搜索
首页 《和韩侍郎苦雨》 仍闻放朝夜,误出到街头。

仍闻放朝夜,误出到街头。

意思:又听说放昼夜,误出到街上。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和韩侍郎苦雨》

全文赏析

这首诗《润气凝柱础,繁声注瓦沟》是一首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的诗。它描绘了雨天中的景象,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雨的气息、雨的声音以及雨的影响。 首句“润气凝柱础,繁声注瓦沟”,直接描绘了雨的气息和声音。湿润的空气仿佛凝结在柱础上,这是房屋的基础,形象地表达了空气的潮湿;而繁声注瓦沟的“繁声”,则描绘了雨点打在屋顶上的声音,给人一种繁忙、活跃的感觉。 “暗留窗不晓,凉引簟先秋”,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雨的影响。由于雨夜持续,窗户外的光线被阻隔,使得窗不晓显得暗淡;而雨带来的凉意使得簟子也感觉到了,这暗示了季节已经到了秋天。 “叶湿蚕应病,泥稀燕亦愁”,这两句从动物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雨的情景。雨水打湿了叶子,暗示了动物们可能因为雨水而受到影响;而泥稀燕亦愁,则表达了雨水使得燕子飞行变得困难。 最后,“仍闻放朝夜,误出到街头”,这两句点明了诗的主题——雨的影响。诗人因为误以为天已放晓而出门,却发现街道上仍然是雨的世界。这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也揭示了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雨天的景象和影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鲜明,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润气凝柱础,繁声注瓦沟。
暗留窗不晓,凉引簟先秋。
叶湿蚕应病,泥稀燕亦愁。
仍闻放朝夜,误出到街头。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街头

    读音:jiē tóu

    繁体字:街頭

    英语:(n) street; street intersection

    意思:(街头,街头)
    街上;街口。
      ▶唐·杜甫《偪仄行赠毕曜》诗:“街头酒价常

  • 放朝

    读音:fàng cháo

    繁体字:放朝

    意思:
     1.凡盛暑、雨雪、泥潦,酌免群臣朝参,谓之“放朝”。本唐制,后朝因之。
      ▶唐·白居易《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归骑纷纷下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
      ▶《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