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曲歌辞·竹枝》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意思: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明白猿声渐渐稀少。

出自作者[唐]顾况的《杂曲歌辞·竹枝》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通过对洞庭湖畔的秋景和夜晚的猿声的描绘,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思念之情。 首句“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诗人以洞庭湖的叶子落下和荆楚的云飞来象征帝子的离去,形象生动,富有象征意味。帝子是指帝王的后代,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中的主人公,他可能因为某种原因离开了故乡,去往远方。这句诗表达了主人公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巴人是古代楚国的一个民族,竹枝是巴人的一种歌曲,表达了巴人的情感。诗人描绘了巴人在夜晚唱着竹枝歌的场景,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的深深怀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猿声渐稀,暗示着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越来越深,内心也越来越痛苦。 整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和对离别的哀愁。诗人通过描绘秋景和夜晚的猿声,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增加了诗的艺术魅力。总的来说,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作者介绍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关键词解释

  • 巴人

    读音:bā rén

    繁体字:巴人

    英语:Ba people

    意思:
     1.古巴州人。
      ▶唐·刘禹锡《杂曲歌辞•竹枝》:“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2.古

  • 竹枝

    读音:zhú zhī

    繁体字:竹枝

    意思:
     1.竹子的小枝。
      ▶唐·杜甫《示从孙济》诗:“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唐·刘沧《题古寺》诗:“古寺萧条偶宿期,更深霜压竹枝低。”
     

  • 渐稀

    读音:jiàn xī

    繁体字:漸稀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