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四皓图》 何人图四皓,如语话唠唠。

何人图四皓,如语话唠唠。

意思:什么人图四皓,如对话唠唠。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四皓图》

全文赏析

这首诗《何人图四皓,如语话唠唠。双鬓雪相似,是谁年最高。溪苔连豹褥,仙酒污云袍。想得忘秦日,伊余亦合逃》是作者借对历史人物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某些人年老而趋炎附势的讽刺,同时也流露出对世态的无奈。 首两句“何人图四皓,如语话唠唠。”以疑问的语气引出有人画四皓图这件事,并加以讽刺,“如语话唠唠”形象地描绘出这些人画四皓图时喋喋不休、唠叨不停的样子,暗指这些人爱说闲话、多嘴多舌的性格。 三、四句“双鬓雪相似,是谁年最高。”进一步揭示这些人的本质,他们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趋炎附势的精神却并不老,作者用“双鬓雪相似”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他们外表的老态,并借此反问“是谁年最高”,讽刺他们是最有资格、最年长的人,却仍在不停地说话、唠叨。 接下来的四句“溪苔连豹褥,仙酒污云袍。”描绘了画室中的情景,用“溪苔”比喻画室中的青苔,而“豹褥”则指画室中的豪华卧具,这两句描绘出一种奢华的环境,而“仙酒污云袍”则进一步揭示出这些人的性格特点,他们不顾豪华的环境,只顾自己的口舌之快,不顾及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当。 最后两句“想得忘秦日,伊余亦合逃。”是作者对世态的无奈和讽刺,“忘秦日”暗指人们已经忘记了秦朝的悲惨历史,而趋炎附势的人就是这种世态的代表,“伊余亦合逃”则是作者对这种世态的无奈和讽刺,他觉得这样的人应该逃离这个世界,逃离这种趋炎附势的心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引用四皓的故事,表达了对某些人年老而趋炎附势的讽刺,同时也流露出对世态的无奈。诗中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那些人趋炎附势的精神面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何人图四皓,如语话唠唠。
双鬓雪相似,是谁年最高。
溪苔连豹褥,仙酒污云袍。
想得忘秦日,伊余亦合逃。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四皓

    读音:sì hào

    繁体字:四皓

    意思:
     1.指秦末隐居商山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甪,一作角)、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鬚眉皆白,故称商山四皓。
      ▶高祖召,不应。后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以太

  • 唠唠

    读音:lào lào

    繁体字:嘮嘮

    意思:(唠唠,唠唠)
    形容言语絮叨。
      ▶前蜀·贯休《四皓图》诗:“何人图四皓?如语话唠唠。双鬓雪相似,是谁年最高?”前蜀·贯休《湖上作》诗:“我竟胡为者,唠唠但爱吟。”

  • 语话

    读音:yǔ huà

    繁体字:語話

    意思:(语话,语话)

     1.谈话;说话。
      ▶唐·张鷟《游仙窟》:“十娘共少府语话。”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