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苏幕遮 劝李哥》 灭尽无明,便是波罗蜜。

灭尽无明,便是波罗蜜。

意思:灭尽无明,便是波罗蜜。

出自作者[元]马钰的《苏幕遮 劝李哥》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生动的比喻和深入的哲学理念,描绘了一种对生活和道德的理解。 首先,诗中的“羊儿皮,虎儿质”是一个生动的比喻,羊披上虎皮,表面威风,但内在的本质仍然是羊,无法真正成为虎。这象征着有些人看似强大,但内在的道德和品格并未得到真正的提升。 接着,“害物心机,尽夜无宁息”是对那些有害他人、不择手段的人的描绘。他们内心充满邪恶,无法得到安宁,象征着那些道德败坏、行为不端的人。 “虽恶肯将儿子食。休逞威风,真性宜调习”是对这种人的批判,他们虽然恶行累累,但绝不会吃自己的儿子。这是对道德底线的坚守,提醒人们不要被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所迷惑,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性和道德责任。 “亲非亲,识非识”是对人们对待他人的态度的提醒,提醒人们不要因为表面的亲疏关系而改变对人的看法,要保持清醒的认知。 “云水清闲,内外常游历”是对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描绘。这种生活不仅需要内心的修养,也需要对外在环境的适应和观察。 最后,“日用三餐凭乞觅。灭尽无明,便是波罗蜜”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人们应该以乞讨者的心态去生活,去掉内心的迷惑和无知,这就是一种修行和提升。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道德、生活和修行的深刻理解。它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认知,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要保持对生活的谦逊和敬畏;要不断修行,去掉内心的迷惑和无知。这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羊儿皮,虎儿质。
害物心机,尽夜无宁息。
虽恶肯将儿子食。
休逞威风,真性宜调习。
亲非亲,识非识。
云水清闲,内外常游历。
日用三餐凭乞觅。
灭尽无明,便是波罗蜜。

关键词解释

  • 无明

    读音:wú míng

    繁体字:無明

    英语:ignorance

    意思:(无明,无明)

     1.目不见。
      ▶《楚辞•九章•怀沙》:“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
     

  • 波罗

    读音:bō luó

    繁体字:波羅

    英语:pineapple

    意思:(波罗,波罗)

     1.即虎。古代南诏语。
      ▶唐·赵叔达《星回节避风臺骠信命赋》诗:“法驾避星回,波罗毘勇猜。

  • 波罗蜜

    (1).亦作“ 波罗密 ”。梵语音译。意为到彼岸,即由此岸(生死岸)度人到彼岸(涅槃、寂灭)。《大智度论》卷十二:“此六波罗蜜,能令人渡慳贪等烦恼染著大海,到於彼岸,以是故名波罗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初视《维摩詰》,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少。” 刘孝标 注:“波罗密,此言到彼岸也。” 唐 牟融 《题山房壁》诗:“定处波罗蜜,须从物外
  • 便是

    读音:biàn shì

    繁体字:便是

    英语:be

    意思:
     1.即是,就是。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僕便是鬼。’”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