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警二首(乙亥三月)》 群盗因循玩木鹅,忍言陵寝罢谁何。

群盗因循玩木鹅,忍言陵寝罢谁何。

意思:盗贼因循玩木鹅,忍心说陵墓结束是谁。

出自作者[明]于鉴之的《闻警二首(乙亥三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群盗因循、陵寝罢敝、人烟断绝、狐鸣夕磷的荒凉景象,以及酒客和书生们的无奈和反抗。诗人通过描绘这种荒凉景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首句“群盗因循玩木鹅”,描绘了一个混乱无序、无所事事的群盗世界,他们只顾玩弄木鹅,逍遥自在,无心进取。 “忍言陵寝罢谁何”则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无奈,陵寝是皇家墓地,代表着皇家的尊严和权威,而如今却无人问津,表达了社会的衰败。 “井桓鸟集人烟断,丛构狐鸣夕磷多。”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荒凉景象,井边、村落里鸟儿聚集,却没有一丝人烟,丛林中狐狸鸣叫,夜晚则多出许多磷火。 “酒客狂曾挥蔗杖,书生弱亦弄枝戈。”这两句描绘了酒客和书生们的无奈和反抗。酒客挥舞蔗杖发泄,书生们虽然弱小,但也拿起树枝作为武器进行反抗。 最后,“三千精骑夸邢邵,残墨拚将楯鼻磨。”描绘了邢邵的精锐骑兵的威武,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反抗力量的微弱和无奈。人们只能用残余的墨水与楯鼻磨来抵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诗人通过酒客和书生们的形象,展现了普通民众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反抗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无力和失望。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讽刺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群盗因循玩木鹅,忍言陵寝罢谁何。
井桓鸟集人烟断,丛构狐鸣夕磷多。
酒客狂曾挥蔗杖,书生弱亦弄枝戈。
三千精骑夸邢邵,残墨拚将楯鼻磨。
¤

关键词解释

  • 木鹅

    引用解释

    1.木制的鹅。浮水工具。《隋书·诚节传·尧君素》:“时围甚急,行李断絶, 君素 乃为木鹅,置表於颈,具论事势,浮之 黄河 ,沿流而下。 河阳 守者得之,达於 东都 。” 唐 丁用晦 《芝田录》:“ 煬帝 在 江都 , 代王 留守 长安 ,群盗蜂起。有献计者刻木鹅,繫詔於头,致之 渭 汭,冀 关东 救兵至。日放百千,顺流而下,竟无救至。

  • 因循

    读音:yīn xún

    繁体字:因循

    短语:拖 宕 耽搁 蘑菇 延宕 拖延 迁延

    英语:temporization

    意思:
     1.道家谓顺应自然。
      

  • 陵寝

    读音:líng qǐn

    繁体字:陵寢

    英语:catacombs

    意思:(陵寝,陵寝)
    古代帝王陵墓的宫殿寝庙。借指帝王陵墓。
      ▶《后汉书•祭祀志下》:“殇帝生三百余日而崩,邓太后摄政,

  • 寝罢

    读音:qǐn bà

    繁体字:寢罷

    意思:(寝罢,寝罢)
    废除;停止。
      ▶宋·范仲淹《上攻守二策状》:“今採于边人,而成末议,固不敢望其必行,在朝庭以众论参之,,择其可否。如无所取,乞赐寝罢。”
      ▶《宣和

  • 谁何

    读音:shuí hé

    繁体字:誰何

    意思:(谁何,谁何)

     1.谁人;哪个。
      ▶《庄子•应帝王》:“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
      ▶宋·梅尧臣《风异赋》:“众心惊惶,广衢翳昧,莫辨谁何,执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