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唐州太守》 大都狂贼终须灭,未杀忠臣祸不深。

大都狂贼终须灭,未杀忠臣祸不深。

意思:大都狂贼必须消灭,没有杀了忠臣祸不深。

出自作者[宋]李师中的《唐州太守》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忠义和忠诚。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和正义的赞美,以及对那些在艰难时刻仍坚守信念的人的敬意。 首联“时属艰危应有系,天於名教岂无心”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观察和思考。它暗示了当时社会的艰难和危险,而这种状况应该有一个牵系,一个维系正义和名分的力量。这里的“名教”指的是儒家提倡的伦理纲常,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作者认为天理名教是不可或缺的,即使在艰难时刻也不能放弃。 颔联“大都狂贼终须灭,未杀忠臣祸不深”表达了对忠诚和正义的坚定信念。它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在艰难时刻仍坚守信念的人的敬意,坚信邪恶终将被消灭,而忠臣不会被杀戮所动摇。这里的“狂贼”指的是叛乱者,而“忠臣”则是对那些忠诚于国家、人民的人的赞扬。 颈联“太尉有灵朱泚败,中丞传旨禄山擒”是对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和正义的赞美。这里提到了唐朝的两个历史事件:太尉郭子仪的灵验和安禄山被擒。这些事件表明忠诚和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即使在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尾联“曾谁鼓舞康州事,儿女常情泪满襟”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在艰难时刻仍坚守信念的人的同情和对忠诚和正义的赞美。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指的是曾巩在康州(今广西桂县)时鼓舞当地人民抗击叛军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那些在艰难时刻仍坚守信念的人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精神的感慨和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对忠诚和正义的赞美,表达了对那些在艰难时刻仍坚守信念的人的敬意和同情。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时属艰危应有系,天於名教岂无心。
大都狂贼终须灭,未杀忠臣祸不深。
太尉有灵朱泚败,中丞传旨禄山擒。
曾谁鼓舞康州事,儿女常情泪满襟。
作者介绍
李师中,宋州楚丘县(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人,徙居郓(今山东菏泽市郓城县)。年十五,即上书议论时政,由是知名。后中进士。累官提点广西刑狱,摄帅事。熙宁初,历河东转运使。知秦州、舒州、瀛州。后为吕惠卿所排,贬和州团练副使,稍迁至右司郎中。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著有《珠溪诗集》,词存《菩萨蛮》一首。

关键词解释

  • 忠臣

    读音:zhōng chén

    繁体字:忠臣

    英语:official loyal to his sovereign

    意思:忠于君主的官吏。
      ▶《国语•越语下》:“﹝吴王﹞信谗喜优,憎辅远弼,圣人不

  • 大都

    读音:dà dū

    繁体字:大都

    短语:大多 大半 基本上 多

    英语:general

    意思:
     1.古代王畿外围公的采地。
      ▶《周礼•地官•载师》:“以小

  • 狂贼

    读音:kuáng zéi

    繁体字:狂賊

    意思:(狂贼,狂贼)
    猖狂的寇盗;疯狂的贼人。
      ▶南朝·梁·江淹《为萧骠骑庆平贼表》:“狂贼沈攸之,弃天犯纪,毁礼灭纬。”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臣伏见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