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宣州送判官》 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

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

意思:谁见尊前这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

出自作者[唐]赵嘏的《宣州送判官》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健笔如飞的诗人,曾经辅助英勇的将军出征,而现在却在野外的桥边折槐花度过时光。诗人在酒樽前流露出深深的惆怅,一声歌唱传达出遥远的路途和无尽的思念。 首句“来时健笔佐嫖姚”展现了诗人曾经的风采和英勇,他以矫健的笔法辅佐英勇的将军(嫖姚)出征。此句凸显了诗人的才情和胆识,同时也暗示着曾经的荣耀和辉煌。 次句“去折槐花度野桥”则表现了诗人现在的境况,他在野外的桥边折下槐花,度过寂静的时光。这句诗中的“槐花”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落寞,而“野桥”则传达出一种寂寥和凄美的氛围。 末两句“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酒樽前,诗人的惆怅和孤独得以显现,他借助歌声传达出内心的哀思和对远方的思念。这里的“一声歌尽”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音乐的感染力,而“路迢迢”则形象地表现了无尽的思念和遥远的路途。 整首诗通过对比诗人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孤独,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同时,诗人借助槐花、野桥、歌声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凄美、寂寥的氛围,使读者深感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来时健笔佐嫖姚,去折槐花度野桥。
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关键词解释

  • 迢迢

    读音:tiáo tiáo

    繁体字:迢迢

    短语:不远千里 遥 遥遥 十万八千里 万水千山 天各一方 千里迢迢 遐 天涯海角 天南海北

    英语:far away

    意思:

  • 惆怅

    读音:chóu chàng

    繁体字:惆悵

    短语:迷惘 怅然 怅

    英语:disconsolate

    意思:(惆怅,惆怅)

     1.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 尊前

    引用解释

    1.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唐 马戴 《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宋 晏几道 《满庭芳》词:“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明 陈所闻 《初春看晴雪》曲:“喜尊前花萼相辉,听曲里阳春同调。”

    2.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西游记》第八九

  • 声歌

    读音:shēng gē

    繁体字:聲歌

    意思:(声歌,声歌)
    指诗词歌赋等抒情遣怀的作品。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七章第二节:“乃至述怀感事,偶着之声歌,遂罹文网者,趾相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