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泐潭乾和尚真赞》 方丈前万仞深坑,但到牢关柱杖子。

方丈前万仞深坑,但到牢关柱杖子。

意思:方丈前万丈深谷,但到牢关柱杖子。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泐潭乾和尚真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禅宗中追求的“平常心”的。诗中描绘了南泉和尚、赵州和尚、泐潭道人等禅师的形象,他们以平常心看待世界,不受外界干扰,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 “南泉只眨得眼,庵内人不见庵外事。”这两句表达了南泉和尚的超脱和智慧,他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世俗所困扰,因此能够“眨得眼”。而庵内的人却无法看到庵外的世界,说明他们被世俗所困,无法达到禅师的境界。 “赵州犹是担扳,秋毫不稳。”赵州和尚虽然也有智慧,但仍然需要不断地修行和担负,才能保持自己的稳定和清醒。这也说明了禅修的艰难和需要不断的努力。 “方丈前万仞深坑,但到牢关柱杖子。”这两句描绘了禅师面对的世界,就像方丈前的一座万仞深坑,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有了牢关柱杖子,就能够克服困难,到达目的地。这表达了禅师们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最后,“天下横行,平如镜面,实如石师子。”这两句表达了禅师的境界,他们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不受外界干扰,像镜子一样反映真实的世界,像石头一样坚定不移。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禅宗中追求的“平常心”,表达了禅师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信念和毅力。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世俗所困扰,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和自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常心是道,南泉只眨得眼,庵内人不见庵外事。
赵州犹是担扳,秋毫不稳。
方丈前万仞深坑,但到牢关柱杖子。
天下横行,平如镜面,实如石师子。
借问是谁,泐潭道人,萍乡老子。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方丈

    读音:fāng zhàng

    繁体字:方丈

    英语:abbot

    意思:
     1.一丈见方。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白傅葬龙门山,四方过者,必奠卮酒;冢前方丈之土,常成泥泞。”

  • 杖子

    读音:zhàng zǐ

    繁体字:杖子

    意思:
     1.棍棒。多指仪杖或刑杖。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又有裹锦缘小帽、锦络宽衫士兵,各执银裹头黑漆杖子。”
      ▶《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