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下江南向夔州》 城临蜀帝祀,云接楚王台。

城临蜀帝祀,云接楚王台。

意思:城到前蜀皇帝祭祀,云接楚王台。

出自作者[唐]张说的《下江南向夔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江边的景色,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天明江雾歇,洲浦棹歌来。”描绘了清晨江边的景象,雾气消散,洲浦上的渔民开始唱着歌儿来打渔。这里用“棹歌”来形容渔民的劳动,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也让人感受到清晨的宁静和美好。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这两句描绘了江水的绿色和山峦的青翠,以及它们相互映衬的美丽画面。诗人用“逶迤”形容江水,给人一种流动的美感;而“青山相向开”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壮美。 “城临蜀帝祀,云接楚王台。”这两句描绘了历史和现实的交融。诗人通过描绘城市的位置和云彩的接连,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现实的美丽。这里的“蜀帝祀”指的是蜀地的历史传说,而“楚王台”则暗示了这座城市曾经有过的辉煌。 “旧知巫山上,游子共徘徊。”最后两句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前在巫山时已经知道这里的美丽,如今再次来到这里,不禁感到徘徊和留恋。这里的“游子”指的是诗人自己,也代表了所有在外漂泊、思念故乡的人。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色和游子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历史和文化的内涵,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明江雾歇,洲浦棹歌来。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城临蜀帝祀,云接楚王台。
旧知巫山上,游子共徘徊。
作者介绍
张说(yuè)(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

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张说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

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此遭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关键词解释

  • 楚王

    读音:chǔ wáng

    繁体字:楚王

    意思:楚国的君王。文学作品中多指在阳台梦遇巫山神女的楚怀王或楚襄王。
      ▶唐·孟浩然《送王七尉松滋得阳臺云》诗:“婵娟流入楚王梦,倏忽还随零雨分。”
      ▶唐·李白《江上吟》:“

  • 蜀帝

    读音:shǔ dì

    繁体字:蜀帝

    意思:
     1.泛指蜀的君主。
      ▶北周·庾信《奉和赵王喜雨》:“犹言祀蜀帝,即似望荆臺。”此指蜀侯·恽。
      ▶清·潘果《蟂矶孙夫人庙》诗:“蜀帝复雠猇亭败,永安遗诏苍黄中。

  • 王台

    引用解释

    1.指 春秋 吴王 阖闾 所筑之 姑苏台 ,在 姑苏山 上。一说 夫差 筑。《国语·吴语》:“ 越 师遂入 吴国 ,围王臺。” 韦昭 注:“王臺, 姑苏 。”

    2.指工蜂为培育蜂王所筑的巢房。房形长大,房壁较厚,房口朝下。 巴金 《电》五:“ 英 ,你记住,看见蜂在做王台,就毁掉它,免得分封太快了。”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