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后序》 因附前集报微之,故复序于卷首云尔。

因附前集报微之,故复序于卷首云尔。

意思:通过附前集报告微妙的,所以又排在卷首等等。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后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对白居易文集的序言,作者在序言中详细描述了文集的编纂过程和文集的内容,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和对文集的珍视之意。 首先,作者详细描述了文集的编纂过程,从最初的五年计划,到后来的分类整理,再到最后的排序装订,整个过程历时六年,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智慧。作者在序言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因为友人元微之在编次文集的过程中给予了他很多帮助和支持。 其次,作者对文集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文集包括了各种类型的诗歌、散文、碑文、志书、序言、记事、表文和赞语等,这些作品都是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和情感。作者在序言中表达了对这些作品的珍视之意,认为这些作品是他文学创作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作者在序言中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和感慨。作者在序言中提到自己已经年过五十,视力衰退、头发变白,身体衰弱,但他仍然希望能够继续创作,并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未来文学发展的期望和感慨,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应该注重创新和探索新的文学形式。 整篇序言情感真挚、语言朴实,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这篇序言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白居易文学创作历程的重要窗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前三年,元微之为予编次文集而叙之。
凡五秩,每秩十卷,迄长庆二年冬,号白氏长庆集。
尔来复有格诗、律诗、碑、志、序、记、表、赞,以类相附,合为卷轴,又从五十一以降,卷而第之。
是时大和二年秋,予春秋五十又七,目昏头白,衰也久矣,拙音狂句,亦已多矣。
由兹而后,宜其绝笔,若余习未尽,时时一咏,亦不自知也。
因附前集报微之,故复序于卷首云尔。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云尔

    读音:yún ěr

    繁体字:雲爾

    英语:Yunnan-Guizhou Plateau

    意思:(云尔,云尔)
    亦作“云耳”。
     
     1.用于语尾,表示如此而已。
      ▶《论语

  • 卷首

    读音:juàn shǒu

    繁体字:卷首

    意思:
     1.书刊的前面部分。
      ▶明·毛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跋》:“兹集卷首载《汴梁杂事》,下卷又载《汴京宫殿》,可补周美成、李元叔二赋之阙。”
      ▶叶德辉《书

  • 因附

    读音:yīn fù

    繁体字:因附

    意思:犹依附。
      ▶《文子•守真》:“诚达性命之情,仁义因附也。”
      ▶三国·魏·曹丕《答卞兰教》:“赋者,言事类之因附也;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