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池亭月下独坐》 星薄漏稀犹不寐,寒声通夕战疏桐。

星薄漏稀犹不寐,寒声通夕战疏桐。

意思:星薄漏稀还睡不着,寒声整夜战疏桐。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池亭月下独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游云销尽月当空》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孤独的感受。 首句“游云销尽月当空,危坐西轩快水风”,描绘了明亮的月光和清爽的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宜人的氛围。诗人正坐于西轩下,欣赏着流水,感受着微风。 “往恨忽从中夜起,赏心难与故人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无法与老朋友共享此时此刻的遗憾。这种情感与前一句的宁静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鼠惊琴匣闻余响,萤度莲塘见乱红”,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细节,老鼠被琴匣的声音吓到,萤火虫在莲塘中闪烁。这些细节为夜晚增添了几分生动和神秘感。 最后,“星薄漏稀犹不寐,寒声通夕战疏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法入睡的困扰。星星稀疏,漏壶中的滴水声也微弱,但诗人仍然无法入睡。整夜,寒风吹打着疏桐,这种声音更加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寂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夜晚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对老朋友的思念。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游云销尽月当空,危坐西轩快水风。
往恨忽从中夜起,赏心难与故人同。
鼠惊琴匣闻余响,萤度莲塘见乱红。
星薄漏稀犹不寐,寒声通夕战疏桐。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寒声

    读音:hán shēng

    繁体字:寒聲

    意思:(寒声,寒声)

     1.寒冬的声响,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
      ▶唐·朱邺《扶桑赋》:“巨影倒空而漠漠,寒声吹夜以颾颾。”
      ▶宋·杨万里《霰》诗:“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