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汴河阻冻》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意思:浮生正象冰底的水,日夜东流人不知道。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汴河阻冻》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佩响参差。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以其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千里长河的冬日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首句“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佩响参差。”以“千里长河”为背景,描绘了初冻的长河上,冰面如玉,反射出玉石般的闪光。这里用“玉珂瑶佩”来形容冰面的声音,声音参差错落,生动形象。这句诗首先给人以千里冰封的壮美之感,同时又充满了音乐的节奏感。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这两句诗承接上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前一句“浮生”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虚无和无常的认知。诗人将人生比作冰底的水,形象地描绘出了人生的浮沉,同时也寓含了人生如梦的感慨。后一句“日夜东流人不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表达了时间如流水般无情,而人们却浑然不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千里长河的冬日景象,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词语,使得诗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音乐感。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佩响参差。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东流

    读音:dōng liú

    繁体字:東流

    意思:(东流,东流)

     1.流向东方。
      ▶《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
      ▶《孟子•告子上》:“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 浮生

    读音:fú shēng

    繁体字:浮生

    英语:floating life

    意思: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人生为“浮生”。
      ▶南朝·宋·鲍照《答客》诗

  • 恰似

    读音:qià sì

    繁体字:恰似

    英语:just like; exactly like

    意思:犹恰如。
      ▶唐·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酽醅。”
      ▶南唐·李煜《虞

  • 流人

    读音:liú rén

    繁体字:流人

    英语:person who lives in exile; exile

    意思:
     1.被流放的人。
      ▶《庄子•徐无鬼》:“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