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建德县咏怀》 惟愿儿童无冻馁,每令野老劝桑麻。

惟愿儿童无冻馁,每令野老劝桑麻。

意思:只希望儿童没有受冻挨饿,每次让村民劝桑麻。

出自作者[宋]高迈的《建德县咏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唐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清廉政治、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个人品行的自我要求。 首句“日午珍堂吏散衙”,描绘了作者在正午时分,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从官府中走出来的情景。这里的“珍堂”指的是官府,而“吏散衙”则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们下班的场景。 第二句“不愁鬓雪点乌纱”,表达了作者虽然年纪已大,但并不因此而感到忧虑。这里的“鬓雪”指的是白发,而“乌纱”则是古代官员的标志,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第三句“讼清犴狱尘封草,人静公庭鸟啄花”,描绘了官府内部的情况。犴狱是古代的监狱,这里用“尘封草”来形容其荒凉和冷清。而“公庭”则是官府的大堂,这里用“鸟啄花”来形象地描绘出其宁静和和谐。 第四句“惟愿儿童无冻馁,每令野老劝桑麻”,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他希望儿童能够有足够的食物吃,不会被冻饿;同时也希望农民能够勤劳种植,过上安稳的生活。 最后一句“圣恩未报吾心赤,肯效青门学种瓜”,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忠诚和对个人品行的自我要求。他虽然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但他的心依然炽热,愿意像那些种瓜的农民一样,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清廉政治、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个人品行的自我要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日午珍堂吏散衙,不愁鬓雪点乌纱。
讼清犴狱尘封草,人静公庭鸟啄花。
惟愿儿童无冻馁,每令野老劝桑麻。
圣恩未报吾心赤,肯效青门学种瓜。

关键词解释

  • 冻馁

    读音:dòng něi

    繁体字:凍餒

    英语:cold and hunger

    意思:(冻馁,冻馁)
    谓饥寒交迫。
      ▶《墨子•非命上》:“是以衣食之财不足,而飢寒冻馁之忧至。”
     

  • 野老

    读音:yě lǎo

    繁体字:野老

    英语:farmer

    意思:村野老人。
      ▶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
      ▶唐·杜甫《哀江头》诗:“少陵野老吞声哭,春

  • 桑麻

    引用解释

    1.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春日即事题毛村酒垆》词:“閒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2.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

  • 儿童

    读音:ér tóng

    繁体字:兒童

    短语:稚子 幼儿 孩子 小子 小儿 孺 竖子 孩 囡 报童 小孩子 小 小孩 童 娃娃 幼 小家伙 童子

    英语:child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