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 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

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

意思:为什么像苏东坡铁拄杖,一个当时惊散野狐禅。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歌在表现手法和意境营造上极具特色。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花朵、草药和东坡的铁拄杖进行拟人化描绘,营造出一种充满仙气、神秘的意境。 首句“六花薝卜林间佛”,通过将“六花薝卜”比作林间佛,既描绘了花朵的美丽,又赋予了其一种神圣、庄重的氛围。这种比喻方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次句“九节菖蒲石上仙”,诗人又将“九节菖蒲”比作石上仙,进一步强化了诗歌中神秘、仙气的氛围。菖蒲与石头的结合,形象地描绘出了菖蒲坚韧生长的形象,也赋予了其灵动的生命力。 末两句“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诗人巧妙地借用了东坡的铁拄杖,形象地表现了其坚韧、刚毅的性格。同时,通过“一时惊散野狐禅”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拄杖的力量与气势,使得整首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整首诗歌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的深深敬仰。同时,通过借用历史人物的元素,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六花薝卜林间佛,九节菖蒲石上仙。
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东坡

    读音:dōng pō

    繁体字:東坡

    英语:Dongpo

    意思:(东坡,东坡)

     1.东边坡地。
      ▶唐·苏颋《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唿北

  • 野狐禅

    引用解释

    1.禅宗对一些妄称开悟而流入邪僻者的讥刺语。据说从前有一老人谈因果,因错对一字,就五百生投胎为野狐。后遇 百丈禅师 点化,始得解脱。见《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 明 李贽 《说法因由》:“务狮子吼,无野狐禪,则 续灯 之意不虚, 张南湖 诸公之意亦不虚矣。” 清 钱谦益 《庚午二月憨山大师全身入五乳塔院属其徒以瓣香致

  • 拄杖

    读音:zhǔ zhàng

    繁体字:拄杖

    意思:
     1.执持。
      ▶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支撑着拐杖。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 何似

    读音:hé sì

    繁体字:何似

    意思:
     1.如何;怎样。
      ▶《北史•崔伯谦传》:“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唐·张九龄《敕幽州节度张守珪书》:“卿比疹疾,今复何似?宜善将疗,不得自勤。”
      ▶明·

  • 狐禅

    读音:hú chán

    繁体字:狐禪

    意思:(狐禅,狐禅)
    禅门指妄称开悟、流入邪僻者。后亦泛指异端邪说。
      ▶清·陈守诒《<香祖楼>后序》:“说理者落于腐障,掩耳思逃;醒世者堕入狐禅,游谈惹厌。”参见“野狐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