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投道一师兰若宿》 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

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

意思:白天过松路尽,暮投兰若边。

出自作者[唐]王维的《投道一师兰若宿》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公栖太白,高顶出风烟》是一首对一公禅师的赞美诗。一公禅师的高尚品格和深邃禅理,通过诗人的描绘和赞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联“一公栖太白,高顶出风烟。梵流诸壑遍,花雨一峰偏”,诗人以高耸入云的的太白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公禅师的高顶出风烟的景象。在众多清澈的溪流和山涧中,一公禅师的修行场所显得格外突出,仿佛梵音流淌在每一个山谷,花雨洒落在山峰的一侧,生动地描绘出一公禅师在山中修行的高尚境界。 颔联“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诗人进一步赞美一公禅师的修行态度,他无心隐迹于山林,却因立教而名传。这表达了一公禅师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颈联“鸟来远语法,客去更安禅”,诗人用生动的描绘来表达一公禅师的法门深奥,连鸟都会飞来聆听,客人离去后更安心修禅。这进一步展示了禅师的智慧和魅力。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描绘白天涉足松间小路、夜晚投宿幽兰寺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山中幽静的环境和一公禅师的生活状态。这些描述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一公禅师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向往。 最后,“岂唯暂留宿,服事将穷年”,诗人表示不仅愿意暂时留宿山中服侍禅师,更希望能够终年陪伴左右,表达了对一公禅师的深厚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公禅师的赞美,展现了其高尚的品格和深邃的禅理。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一公禅师生活的叙述,表达了自己对禅宗的敬仰和对山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公栖太白,高顶出风烟。
梵流诸壑遍,花雨一峰偏。
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
鸟来远语法,客去更安禅。
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
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
岂唯暂留宿,服事将穷年。
作者介绍 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关键词解释

  • 兰若

    读音:lán rě

    繁体字:蘭若

    英语:temple

    意思:(兰若,兰若)

     1.兰草与杜若。皆香草。
      ▶《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