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薛端明挽诗二首》 可但补阙名官日,不逢引裾强谏时。

可但补阙名官日,不逢引裾强谏时。

意思:可以只补阙名官每天,不逢带着强谏时。

出自作者[宋]叶适的《薛端明挽诗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可但补阙名官日,不逢引裾强谏时》以一种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一位忠诚的官员在朝廷中的生活和心境。 首句“可但补阙名官日”表达了这位官员在补阙这个职位上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但他仍然坚守职责,尽心尽力。 “不逢引裾强谏时”则暗示了他的正直和直言不讳。他可能曾经试图通过强谏来影响朝廷的政策,但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上朝有疏天常纳”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他每天都会向上朝时呈递奏疏,希望朝廷能采纳他的建议。 “下殿无行谁独疑”则描绘了他的坚毅和独立。他可能在朝堂下与众人一同退下时,独自思考,对某些事情有所疑虑。 接下来的几句诗,“论道何如出纶晚”和“督军颇叹封侯迟”表达了他的抱负和遗憾。他希望能为国家出谋划策,然而却未能如愿,同时他也感叹自己未能早日担任重要的军职,获得封侯。 最后两句“凌烟画手今寂寞,豆蔻林高荔子垂”则表达了他的感慨和期待。他看到朝廷的凌烟阁上的画作已经无人再画,而他期待的“豆蔻林高荔子垂”的美好场景也尚未到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忠诚、正直、有抱负的官员形象,表达了他对朝廷、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未来美好场景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可但补阙名官日,不逢引裾强谏时。
上朝有疏天常纳,下殿无行谁独疑。
论道何如出纶晚,督军颇叹封侯迟。
凌烟画手今寂寞,豆蔻林高荔子垂。
作者介绍
叶适(1155年-1223年),字君实,号梅溪渔隐,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出生于福建福州,早年曾在金华、杭州等地任官,但因政治观点与当时的权臣相悖而屡遭罢免。后来他辞官回家,深居简出,专注于写作和艺术创作。

叶适的诗歌以咏物、山水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充满雅趣;他的散文则多写闲逸、隐居,反映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和画家,擅长隶书,其作品流畅自如,气度雄浑,代表作有《蘭亭序》等。叶适不仅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很高成就,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主张“心外无物”,反对功利主义和崇拜权势。

总的来说,叶适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被收入《全宋诗》和《册府元龟》等多部经典,成为了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可但

    读音:kě dàn

    繁体字:可但

    意思:岂止。
      ▶唐·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诗:“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
      ▶宋·王安石《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可但风流追甫白,由来家世出机云。”

  • 补阙

    读音:bǔ quē

    繁体字:補闕

    英语:Obsolete variant of 补缺.

    意思:(补阙,补阙)

     1.匡补君王的缺失。
      ▶《左传•襄公元年》:“凡诸侯即位,小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