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但补阙名官日,不逢引裾强谏时。
意思:可以只补阙名官每天,不逢带着强谏时。
出自作者[宋]叶适的《薛端明挽诗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可但补阙名官日,不逢引裾强谏时》以一种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一位忠诚的官员在朝廷中的生活和心境。
首句“可但补阙名官日”表达了这位官员在补阙这个职位上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但他仍然坚守职责,尽心尽力。
“不逢引裾强谏时”则暗示了他的正直和直言不讳。他可能曾经试图通过强谏来影响朝廷的政策,但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上朝有疏天常纳”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他每天都会向上朝时呈递奏疏,希望朝廷能采纳他的建议。
“下殿无行谁独疑”则描绘了他的坚毅和独立。他可能在朝堂下与众人一同退下时,独自思考,对某些事情有所疑虑。
接下来的几句诗,“论道何如出纶晚”和“督军颇叹封侯迟”表达了他的抱负和遗憾。他希望能为国家出谋划策,然而却未能如愿,同时他也感叹自己未能早日担任重要的军职,获得封侯。
最后两句“凌烟画手今寂寞,豆蔻林高荔子垂”则表达了他的感慨和期待。他看到朝廷的凌烟阁上的画作已经无人再画,而他期待的“豆蔻林高荔子垂”的美好场景也尚未到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忠诚、正直、有抱负的官员形象,表达了他对朝廷、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未来美好场景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