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末寄上桐江冯使君》 山东山色胜诸山,谢守清高不可攀。

山东山色胜诸山,谢守清高不可攀。

意思:山东山色胜诸山,感谢守清高不可攀登。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秋末寄上桐江冯使君》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山东山色胜诸山,谢守清高不可攀。薄俗尽于言下泰,苦心唯到醉中闲。香凝锦帐抄书后,月转棠阴送客还。野客沾恩归未得,萧萧霜叶满柴关。》是一首对山东谢守的赞美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东山色的美丽、谢守的高尚品格、以及他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这位人物的敬仰之情。 首联“山东山色胜诸山,谢守清高不可攀。”诗人以山东的山色之美丽赞扬了谢守的高尚品格,他如同山一样清高不可攀摘。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谢守的高尚品格比作山东的山色,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谢守的品格之高洁。 颔联“薄俗尽于言下泰,”诗人对世俗的鄙薄,认为它都在谢守的言谈中得到了升华。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深刻认识和对谢守的敬仰之情。 颈联“香凝锦帐抄书后,月转棠阴送客还。”描绘了谢守读书和送客的场景,表现了他的学识和待人之道。这一联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谢守的才情和风度,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谢守的敬仰之情。 尾联“野客沾恩归未得,萧萧霜叶满柴关。”诗人以自己为“野客”,表达了自己受到谢守的恩惠却无法回报的遗憾之情。同时,诗人又以“霜叶满柴关”的景象,表达了对谢守的感激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山东谢守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和淡泊名利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无法回报恩情的遗憾之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生动的细节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谢守的高尚品格和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东山色胜诸山,谢守清高不可攀。
薄俗尽于言下泰,苦心唯到醉中闲。
香凝锦帐抄书后,月转棠阴送客还。
野客沾恩归未得,萧萧霜叶满柴关。
作者介绍 聂绀弩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山色

    读音:shān sè

    繁体字:山色

    英语:scene of mountains

    意思:山的景色。
      ▶唐·岑参《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欧阳修《

  • 高不可攀

    解释

    高不可攀 gāobùkěpān

    [be too high to reach] 指对方身分高贵,难以与之交往

    读书做人,都到那高不可攀的地位。——《花月痕》

    在学习雷锋时,有人说雷锋虽好,却高不可攀。—&m

  • 山东

    读音:shān dōng

    繁体字:山東

    英语:Shandong (province in northern China)

    意思:(山东,山东)

     1.山的东坡。参见“山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