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琳老所携二苏书帖》 道人此书欲在眼,扁舟一宿亦随身。

道人此书欲在眼,扁舟一宿亦随身。

意思:我这封信要在眼,小船一宿也随身。

出自作者[宋]毛滂的《题琳老所携二苏书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道人此书欲在眼,扁舟一宿亦随身》。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赞美一位道人,他对于道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追求,并且希望能够随身携带这本书。此外,诗中还提到了作者在扁舟上度过一宿的经历,以及霁月光风下的书轴。 首先,诗中的“此书欲在眼”表达了作者对道书的热爱和渴望。他希望能够随时随地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道学的敬仰和尊重。 “扁舟一宿亦随身”则表达了作者对道人的敬仰之情。他乘坐扁舟,经过一夜的旅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与道人相见。这一句也暗示了作者对道人的敬重和尊重,愿意跟随他学习道学。 “霁月光风开玉轴”一句中,“霁月光风”指的是雨后初晴时的清新气息,象征着道学的高尚和纯洁。“开玉轴”则是指打开书轴,即阅读这本书。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在阅读这本书时,感受到了道学的精髓和智慧。 最后,“千年彷佛见斯人”一句中,“千年”表示时间的漫长和历史的沉淀,“彷佛”则是指似是而非、难以捉摸的状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阅读这本书后,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道人,感受到了他的智慧和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道人及其书籍,表达了作者对道学的敬仰和追求。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道人的敬重和尊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道人此书欲在眼,扁舟一宿亦随身。
霁月光风开玉轴,千年彷佛见斯人。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扁舟

    读音:piān zhōu

    繁体字:扁舟

    英语:canoe

    意思:I
    小船。
       ▶《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

  • 道人

    读音:dào rén

    繁体字:道人

    英语:Taoist

    意思:
     1.有极高道德的人。
      ▶《庄子•秋水》:“道人不闻,至德不得。”
      ▶王先谦集解:“语又见《山木篇》,道作至

  • 随身

    读音:suí shēn

    繁体字:隨身

    英语:take with

    意思:(随身,随身)

     1.带在身边;不离身。
      ▶《汉书•货殖传•程郑》:“裒(罗裒)贾京师,随身数十百万,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