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将诗流近,迹与禅僧亲。
意思:家将诗人近,痕迹与禅僧亲。
出自作者[唐]皎然的《酬邢端公济春日苏台有呈袁州李使君…辛阳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借对柳色莺声、宜春守赏南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贤出世理想的追求。
首联“大贤当佐世,尧时难退身。如何丹霄侣,却在沧江滨”,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和纠结。作者认为像大贤一样的人才应该辅佐世道,但在尧的时代,这种出世的机会很难得到,因此作者对于自己不能参与世事感到无奈和遗憾。然而,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丹霄侣(即归隐生活)的向往,因为这种生活可以让他远离尘世的纷扰,过上宁静的生活。
颔联“柳色变又遍,莺声闻亦频。赖逢宜春守,共赏南湖春”,描绘了作者所向往的归隐生活的景象。柳色变又遍,莺声闻亦频,描绘了南湖畔的春色,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和欣赏。而赖逢宜春守,共赏南湖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能够遇到一位宜春守,一起欣赏南湖春色的期待和向往。
颈联“营道知止足,饰躬无缁磷。家将诗流近,迹与禅僧亲”,则是对归隐生活的一种深入的描绘。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像营道一样知足常乐,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保持内心的清净和纯洁。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像禅僧一样,远离世俗的纷扰和污染。
尾联“虽高空王说,不久山中人”,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贤出世理想的追求。虽然这种生活可能会受到他人的赞美和推崇,但作者仍然愿意做一个山中人,过上宁静、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贤出世理想的追求。通过描绘柳色莺声、宜春守赏南湖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