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简如晦伯益》 一年孟春月已晦,思去去腊如须臾。

一年孟春月已晦,思去去腊如须臾。

意思:一年孟春月已经隐藏,想去去腊像一会儿。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简如晦伯益》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时间的感慨。一年之始的春天已经快要结束,时间流逝得非常快,正月已经过去,二月也将要结束。诗人感叹春天的短暂和时间的无情,以桃李花为例,花还未全开,恐怕没几天就会凋谢。诗人虽然身体有些不适,但心境仍然豪迈,想要与君一同去城东游行,感受春天的气息,不要嫌弃跟随书生会有些冷清。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和生命的珍视,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豁达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己内心的抒发,传达出一种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年孟春月已晦,思去去腊如须臾。
春事竞在二月间,急景岂与正月殊。
今看桃李花未出,不知花开能几日。
日寻桃李不暂停,恐未十回花已失。
筋骸纵病心尚壮,酒醴虽无邻可乞。
城东欲与君试行,莫嫌冷落逐书生。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孟春

    读音:mèng chūn

    繁体字:孟春

    英语:first month of spring

    意思: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
      ▶《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南朝

  • 须臾

    读音:xū yú

    繁体字:須臾

    短语:俄顷 说话 顷刻 少顷 巡 一会儿 顷 少刻 片刻

    英语:a very short time

    意思:(须臾,须臾)

  • 去去

    读音:qù qù

    繁体字:去去

    意思:
     1.谓远去。
      ▶汉·苏武《古诗》之三:“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唐·孟郊《感怀》诗之二:“去去勿复道,苦飢形貌伤。”
      ▶清·魏源《四明山中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