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御街行·阑干四面山无数》 纱厨如雾,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纱厨如雾,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意思:如雾纱厨,竹席纹如水,另外有生凉处。

出自作者[宋]辛弃疾的《御街行·阑干四面山无数》

全文赏析

这首诗《阑干四面山无数。供望眼、朝与暮。好风催雨过山来,吹尽一帘烦暑。纱厨如雾,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是描绘了一种清凉、宁静的夏日景象,以及一种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赞美。 首句“阑干四面山无数。供望眼、朝与暮。”描绘了诗人站在那里,四周都是山峦,他望向远处的景色,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山峦都静静地在那里,给人一种宁静和宽广的感觉。这种描绘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好风催雨过山来,吹尽一帘烦暑。”这句诗描绘了夏日的微风和雨水带来的清凉,雨水洗涤了空气中的暑气,微风带来了清凉的感觉。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夏日清凉的赞美。 “纱厨如雾,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凉爽的环境,纱帐如雾,竹席如水,这里是一个清凉舒适的地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冰肌不受铅华污。更旎旎、真香聚。”这句诗描绘了女子的肌肤如同冰一样纯净,不受尘世的污染,她散发着一种天然的香气。这句诗赞美了女子的美丽和纯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绘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两句“藕花都放,木犀开后,待与剩鸾去。”则描绘了一种美好的未来景象,藕花盛开,桂花飘香,等待着鸾鸟的归来。这种美好的未来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希望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夏日诗篇,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绘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阑干四面山无数。
供望眼、朝与暮。
好风催雨过山来,吹尽一帘烦暑。
纱厨如雾,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冰肌不受铅华污。
更旎旎、真香聚。
临风一曲最妖娇,唱得行人且住。
藕花都放,木犀开后,待与剩鸾去。
作者介绍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有生

    读音:yǒu shēng

    繁体字:有生

    英语:human being

    意思:
     1.有生机。
      ▶《列子•黄帝》:“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灰然有生矣。”
     
     2

  • 纱厨

    读音:shā chú

    繁体字:紗廚

    意思:(纱厨,纱厨)
    见“纱幮”。

    解释:1.见\"纱幮\"。

    详细释义:1.方顶的纱帐。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

  • 簟纹

    读音:diàn wén

    繁体字:簟紋

    意思:(簟纹,簟纹)
    亦作“簟文”。
     席纹。
      ▶南朝·梁简文帝《咏内人昼眠》:“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唐·章碣《夏日湖上即事寄晋陵萧明府》诗:“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