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泊湘江》 湘山木落洞庭波,湘水连云秋雁多。

湘山木落洞庭波,湘水连云秋雁多。

意思:湘木落洞庭波,湘水连云秋雁多。

出自作者[唐]郎士元的《夜泊湘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秋天的湘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寂静而深远的画面。 首句“湘山木落洞庭波”,诗人以湘山上的树叶飘落和洞庭湖的波涛连绵为开始,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秋天的湘江景象。湘山木落,暗示着秋天的到来,树叶纷纷落下,象征着季节的更替。而洞庭波,则描绘了湖水的连绵不断和波涛汹涌,给人一种深远的视觉感受。 “湘水连云秋雁多”一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湘江景象,湘水连云,暗示着水面的宽阔和天空的高远,而秋雁多,则增添了秋天的萧瑟和寂寥之感。 “寂寞舟中谁借问,月明只自听渔歌。”这两句诗以寂寞的舟中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诗人询问谁会借问自己,表达了自己对他人关注的渴望,但同时又以“月明只自听渔歌”来回应,表达了自己沉浸在月色下的渔歌中,享受孤独和宁静。 整首诗以秋天的湘江为背景,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和对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入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湘山木落洞庭波,湘水连云秋雁多。
寂寞舟中谁借问,月明只自听渔歌。
作者介绍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关键词解释

  • 湘水

    读音:xiāng shuǐ

    繁体字:湘水

    意思:即湘江。
      ▶汉·东方朔《七谏•哀命》:“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杜甫《建都十二韵》:“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鲁迅《湘灵歌》:“

  • 连云

    读音:lián yún

    繁体字:連雲

    意思:(连云,连云)
    与天空之云相连。形容高远,众多。
      ▶《文选•潘岳<秋兴赋>》:“高阁连云,阳景罕曜。”
      ▶张铣注:“阁高故称连云。”
      ▶唐·白居易

  • 洞庭

    读音:dòng tíng

    繁体字:洞庭

    英语:Dongting Lake

    意思:
     1.广阔的庭院。
      ▶《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
      ▶成玄英疏:“洞庭

  • 湘山

    读音:xiāng shān

    繁体字:湘山

    意思:
     1.山名。即君山。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

  • 木落

    读音:mù luò

    繁体字:木落

    意思:树叶凋落。
      ▶晋·左思《蜀都赋》:“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南朝·齐·王融《议给虏书疏》:“春草水生,阻散马之适;秋风木落,绝驱禽之欢。”
      ▶唐·李峤《与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