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用谷字韵答提刑毅父治河桥》 七牛蹴河犹怒目,一牛从能往不复。

七牛蹴河犹怒目,一牛从能往不复。

意思:七牛踢河还生气眼睛,一头牛从能去不再。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用谷字韵答提刑毅父治河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生动且富有想象力的诗,描绘了一个繁忙且壮观的河边场景。诗中的语言和意象充满了力量和活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句“两堤马头高作山”,以壮观的马头堤岸比喻为高耸的山峰,形象地描绘出河岸的雄伟景象。第二句“两津车路深成谷”则进一步描绘了河流深处的道路,形如深谷,展现了河流的广阔和深邃。 接下来的诗句“截川夭矫暮虹背,排浪参差动蚿足”,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河流的波涛汹涌,浪花飞溅,仿佛彩虹在河水中摇曳,参差的浪花像蚿足一样舞动。 然后,“七牛蹴河犹怒目,一牛从能往不复”,这句诗以牛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河流的强劲和不可阻挡的力量,让人感受到河流的雄壮气势。 最后,“借牛使河此圣时,强饮不须求马玉”,这句诗以借牛使河比喻当今的盛世,强饮不须求马玉则表现了人们在这个盛世中的豪情壮志。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河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盛世的赞美和豪情壮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两堤马头高作山,两津车路深成谷。
截川夭矫暮虹背,排浪参差动蚿足。
七牛蹴河犹怒目,一牛从能往不复。
借牛使河此圣时,强饮不须求马玉。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怒目

    读音:nù mù

    繁体字:怒目

    英语:glaring eyes; a fierce stare

    意思:
     1.嗔怒睁目。
      ▶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