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犹止之。止于其上。《庄子·人间世》:“瞻彼闋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郭象 注:“夫吉祥之所集者,至虚至静也。” 王先谦 集解:“案下止字或‘之’之误。” 唐 权德舆 《与道者同守庚申》诗:“吉祥能止止,委顺则生生。”
2.停止;止住。《法华经·方便门》:“止止不须説,我法妙难思。” 唐 窦参 《湖上闲居》诗:“止
读音:ān zhǐ
繁体字:安止
意思: 1.犹安定。 2.安居;停留;安歇。 ▶汉·焦赣《易林•豫之观》:“胶车木马,不利远驾,出门有害,安止得全。” ▶宋·周密《武林旧事•干
读音:rú rú
繁体字:如如
意思: 1.佛教语。谓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体。如,理的异名。 ▶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三:“诸法体同,故名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唐·慧能《坛经•行由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