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忠显刘公挽诗四首》 义和杞殖仍忠壮,识比申胥不怨尤。

义和杞殖仍忠壮,识比申胥不怨尤。

意思:义和杞殖仍忠壮,认识到伍子胥不怨恨。

出自作者[宋]张嵲的《忠显刘公挽诗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决策的困难。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政治智慧的深深忧虑。 首联“自从玉帛交殊域,一见寒盟为隐忧”,直接点明自从两国开始交往,曾经的和解盟约已经成为了心中的隐忧。这里的“玉帛”常用来象征和平的国际交往,而“寒盟”则暗示了这种和平状态下的隐忧和不安。 颔联“乱相方虞邻国难,庙堂谁听徙薪谋”,描绘了当前复杂的外交形势,暗指各方可能发生冲突,而庙堂之上是否有人能听懂解决危机的方法。这里,“乱相”象征着潜在的危机,“徙薪谋”则象征着解决问题的策略,但这些策略是否真的有效,无人知晓。 颈联“义和杞殖仍忠壮,识比申胥不怨尤”,诗人赞扬了那些忠诚、勇敢、有识之士,他们不怨天尤人,而是继续为国家的前途而努力。这里,“申胥”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名将,他因忠诚而备受赞扬,他的事迹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尾联“松柏萧萧九原路,高名常共建溪流”,诗人以松柏长青、名流千古的形象,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有识之士的赞美之情。他们的高名将永远如同溪流一般,流淌在人们的心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政治智慧和有识之士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提醒人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为国家的前途而努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从玉帛交殊域,一见寒盟为隐忧。
乱相方虞邻国难,庙堂谁听徙薪谋。
义和杞殖仍忠壮,识比申胥不怨尤。
松柏萧萧九原路,高名常共建溪流。

关键词解释

  • 忠壮

    读音:zhōng zhuàng

    繁体字:忠壯

    意思:(忠壮,忠壮)
    忠义勇武;忠直豪壮。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凡此之辈数百人,皆忠壮果烈,有智有仁。”
      ▶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

  • 义和

    读音:yì hé

    繁体字:義和

    意思:(义和,义和)
    语本《左传•襄公九年》:“利,义之和也。”后以“义和”指讲义气,彼此和睦。
      ▶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摺:“生着那义和的兄弟厮寻争,孝顺的儿子学生分。”

  • 怨尤

    读音:yuàn yóu

    繁体字:怨尤

    英语:resentment; grudge; enmity

    意思:埋怨责怪。
      ▶《吕氏春秋•诬徒》:“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造怨尤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