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工夫颂》 十二时中归一念,念中无念始真奇。

十二时中归一念,念中无念始真奇。

意思:十二岁时中回一想到,念中无念始真奇妙。

出自作者[宋]周无所住的《工夫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禅宗诗,主要表达了禅宗对于时间、念想和境界的理解。 首句“百刻工夫一刻推”,意指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中,每个时辰都有一百刻,而每一刻都在不断地推移变化。这里的“百刻工夫”可以理解为世间万物的变化,而“一刻推”则表示时间的流逝。这句话暗示了世间万物都是无常的,时间在不断地流逝。 第二句“一刻还同十二时”,意味着每一个时刻都与十二个时辰相互关联,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时间体系。这句话强调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也表明了世间万物的相互联系。 第三句“十二时中归一念”,意味着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中,人们应该将心念回归到最初的一念,即无念之境。这里的“一念”可以理解为最初的清净心,也可以理解为对世间万物的顿悟。这句话表达了禅宗对于修行者应该追求的境界——无念之境。 最后一句“念中无念始真奇”,意味着当人们在念中达到无念的状态时,才能真正领悟到禅宗的奥妙。这里的“真奇”可以理解为禅宗的真理,也可以理解为修行者在达到无念之境后所体验到的奇妙感受。这句话强调了无念之境的重要性,以及修行者在达到这一境界后所能获得的收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时间和念想的关系,表达了禅宗对于无念之境的追求和理解。它强调了世间万物的无常和相互联系,以及修行者在达到无念之境后所能获得的真理和奇妙感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百刻工夫一刻推,一刻还同十二时。
十二时中归一念,念中无念始真奇。

关键词解释

  • 十二时

    引用解释

    1.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左传·昭公五年》 杜预 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十时”注。

    2.犹

  • 十二

    读音:shí èr

    繁体字:十二

    意思:
     1.十分之二。
      ▶《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
      ▶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 时中

    读音:shí zhōng

    繁体字:時中

    英语:Shijung

    意思:(时中,时中)
    I
    儒家谓立身行事,合乎时宜,无过与不及。
       ▶《易•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 归一

    读音:guī yī

    繁体字:歸一

    意思:(归一,归一)
    亦作“归壹”。
     
     1.统一;一致。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致化归一,分教斯五。”
      ▶宋·苏轼《申省乞罢详定役法

  • 念念

    读音:niàn niàn

    繁体字:念念

    意思:
     1.一个心念接一个心念;每一个心念。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邪!”
      ▶《西游记》第二七回:“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