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贺明朝》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

意思:碧梧桐树锁链深深院,谁料得到两情,什么时候教你相爱。

出自作者[唐]欧阳炯的《贺明朝》

全文赏析

这首词是欧阳修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词。上片回忆与女子初次相见的情景,由“忆昔”一句领起,“花间初识面”,含义有二:一是所见之地在花下;二是所见之人,面亦如花。“红袖”二句正面写女子的娇羞之态;“轻转”三句写其柔媚之情。下片写别后刻骨相思,而相思却没有回报,抒发了幽闺独居、空房独处的寂寞和惆怅。“碧梧”三句写想象中双宿双飞的幸福情景。“忆昔”以下写单栖的痛苦。“别来”虽无书信却有红豆,虽是安慰却更伤心,以致因思念而“偷瘦”。 这首词以男子的口吻,叙写了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词的上片回忆了恋爱生活的欢乐情景。作者首先写道:“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这位披着绣花衣裙的女子,那红袖半掩的面容,娇羞而含情,仿佛一朵鲜花正在开放。此刻他仿佛又嗅到了她散发出来的芬芳气息。接着又写道:“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拈双凤金线。”这位女子轻柔地转动着绣着凤凰的花裙子,连裙子上的金线也似乎在闪动着光泽;她的纤纤玉指,不经意地触动了丝线,游弋在梧桐树下的鸳鸯,成双成对地相互依偎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画出了一幅温馨浪漫的图画。 词的下片抒写了对情人的一往情深和无尽的思念。作者先写道:“碧梧翠竹交加影,角簟纱厨冷篆烟。”这是写他们的相会之处:苍翠的碧梧和浓密的翠竹投下斑驳的阴影;角簟(竹席)纱帐中的熏香淡淡飘逸。这是多么令人销魂的地方!可是现在,他们已经分别很久了:“不觉回首已五年。”这五年的时光多么漫长啊!作者不禁感叹道:“好景良天一同赏。”想当年他们曾在这里共度春光,同赏美景。“别来不寄一行书。”然而自从离别之后,竟连一行书信也没有;再没有任何联系了。“寻常相见了犹难。”即使像往常那样相见,也是非常困难的。那么今后该怎么办呢?“何如蕙草解忘忧?”作者自问:为什么我们不能象蕙草那样忘记忧愁呢? 这首词感情自然真切,铺叙委婉流畅。结尾处意兴阑珊,更是动人心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
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拈双凤金线。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
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
人前不解,巧传心事,别来依旧,孤负春昼。
碧罗衣上蹙金绣,睹对对鸳鸯,空裛泪痕透。
想韶颜非久,终是为伊,只恁偷瘦。
作者介绍 欧阳炯简介
(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关键词解释

  • 谁料

    读音:shuí liào

    繁体字:誰料

    意思:(谁料,谁料)
    岂料。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所以我只好送他几吊钱的干脩,由他住在关上。谁料他又会偷东西呢!”鲁迅《吶喊•社戏》:“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

  • 缱绻

    读音:qiǎn quǎn

    繁体字:繾綣

    英语:deeply attached to each other

    意思:(缱绻,缱绻)

     1.纠缠萦绕;固结不解。
      ▶《诗•大雅•民劳

  • 何日

    引用解释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读音:hé rì

  • 碧梧

    读音:bì wú

    繁体字:碧梧

    意思:
     1.绿色的梧桐树。
      ▶唐·杜甫《秋兴》诗之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明·刘基《调笑令》词之二:“帘捲,帘捲,人与碧梧俱晚。”
     

  • 深深

    读音:shēn shēn

    繁体字:深深

    短语:深 深邃 深深地 幽 万丈

    英语:profound

    意思:
     1.深沉貌。
      ▶《庄子•大宗师》:“古之真

  • 料得

    读音:liào de

    繁体字:料得

    意思:预测到;估计到。
      ▶唐·杜甫《杜鹃行》:“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宋·姜夔《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词:“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金·董

  • 两情

    读音:liǎng qíng

    繁体字:兩情

    意思:(两情,两情)

     1.指双方的心思、责任心。
      ▶《晋书•贺循传》:“今不明部分,使所在百姓与军家杂其徼备,两情俱堕,莫适任负,故所以徒有备名而不能为益者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