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贺明朝》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
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拈双凤金线。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
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
人前不解,巧传心事,别来依旧,孤负春昼。
碧罗衣上蹙金绣,睹对对鸳鸯,空裛泪痕透。
想韶颜非久,终是为伊,只恁偷瘦。
分类标签: 思念诗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欧阳修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词。上片回忆与女子初次相见的情景,由“忆昔”一句领起,“花间初识面”,含义有二:一是所见之地在花下;二是所见之人,面亦如花。“红袖”二句正面写女子的娇羞之态;“轻转”三句写其柔媚之情。下片写别后刻骨相思,而相思却没有回报,抒发了幽闺独居、空房独处的寂寞和惆怅。“碧梧”三句写想象中双宿双飞的幸福情景。“忆昔”以下写单栖的痛苦。“别来”虽无书信却有红豆,虽是安慰却更伤心,以致因思念而“偷瘦”。 这首词以男子的口吻,叙写了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词的上片回忆了恋爱生活的欢乐情景。作者首先写道:“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这位披着绣花衣裙的女子,那红袖半掩的面容,娇羞而含情,仿佛一朵鲜花正在开放。此刻他仿佛又嗅到了她散发出来的芬芳气息。接着又写道:“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拈双凤金线。”这位女子轻柔地转动着绣着凤凰的花裙子,连裙子上的金线也似乎在闪动着光泽;她的纤纤玉指,不经意地触动了丝线,游弋在梧桐树下的鸳鸯,成双成对地相互依偎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画出了一幅温馨浪漫的图画。 词的下片抒写了对情人的一往情深和无尽的思念。作者先写道:“碧梧翠竹交加影,角簟纱厨冷篆烟。”这是写他们的相会之处:苍翠的碧梧和浓密的翠竹投下斑驳的阴影;角簟(竹席)纱帐中的熏香淡淡飘逸。这是多么令人销魂的地方!可是现在,他们已经分别很久了:“不觉回首已五年。”这五年的时光多么漫长啊!作者不禁感叹道:“好景良天一同赏。”想当年他们曾在这里共度春光,同赏美景。“别来不寄一行书。”然而自从离别之后,竟连一行书信也没有;再没有任何联系了。“寻常相见了犹难。”即使像往常那样相见,也是非常困难的。那么今后该怎么办呢?“何如蕙草解忘忧?”作者自问:为什么我们不能象蕙草那样忘记忧愁呢? 这首词感情自然真切,铺叙委婉流畅。结尾处意兴阑珊,更是动人心怀。
诗词关键字: 孤负 相见 纤手
相关诗词
  • 1
    [宋]
    辇路珠帘两行垂。
    千枝银烛舞僛僛。
    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
    明朝春过小桃枝。
    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 2
    [近代]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
    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老。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 3
    [宋]
    绿橘梢头几点春,似留香蕊送行人。
    明朝紫凤朝天路,十二重城五碧云。
    歌渐咽,酒初醺,尽将红泪湿湘裙。
    赣江西畔从今日,明月清风忆使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