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吏部石似之》 贾谊自伤终太傅,薛收若在必中书。

贾谊自伤终太傅,薛收若在必中书。

意思:贾谊自伤始终太傅,薛收如果在一定中书。

出自作者[宋]虞俦的《挽吏部石似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忧国之情和对人才的惋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有才之人未能得到重用的感慨。 首句“忧国囊封岂是疎”,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忧虑的深沉情感。诗人用“囊封”一词,暗示了自己曾经有过一些重要的建议或意见,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重视或采纳,因此感到疏远和无奈。 “有才无命信何如”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那些有才之人未能得到重用的同情和感慨。 “风回册府三山远,星殒郎墙一位虚”两句,通过描绘国家局势的困境和人才的流失,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其中,“册府三山远”象征着国家的衰落和人才的流失,而“星殒郎墙一位虚”则暗示了国家的权力结构和人才结构存在问题,需要有人来填补这个空缺。 “贾谊自伤终太傅,薛收若在必中书”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人物来表达对当前局势的感慨和对人才的惋惜。贾谊和薛收都是历史上有才之人,但他们的命运却未能如愿,这使诗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最后,“哀哉埋玉今何地,却返当年处士庐”两句,诗人以一种悲凉的语气表达了对人才的怀念和惋惜之情。诗人感叹这些人才如今被埋没在何处,如果他们还在,一定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这种感慨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人才的惋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情感和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忧国囊封岂是疎,有才无命信何如。
风回册府三山远,星殒郎墙一位虚。
贾谊自伤终太傅,薛收若在必中书。
哀哉埋玉今何地,却返当年处士庐。

关键词解释

  • 贾谊

    读音:jiǎ yì

    词语解释

    ⒈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曾任太中大夫。因好议论国家大事,遭大臣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有《吊屈原赋》、《鹏鸟赋》和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等名作。今人辑有《贾谊集》。

  • 太傅

    读音:tài fù

    繁体字:太傅

    英语:power official

    意思:官名。
      (1)三公之一。
      ▶周代始置,辅弼天子治理天下。
      ▶《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

  • 自伤

    读音:zì shāng

    繁体字:自傷

    英语:self-inflicted wounds

    意思:(自伤,自伤)

     1.自我伤感。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

  • 中书

    读音:zhōng shū

    繁体字:中書

    英语:cabinet minister

    意思:(中书,中书)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