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意思:成功拂衣而去,回到武陵源。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诗,通过对晋室南迁、胡马争雄、谢安事迹等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英雄人物的感慨。 首联“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描绘了晋室因战乱而南迁,胡马在北方争雄,龙虎在朝昏中争斗的场景,奠定了全诗悲壮的基调。 颔联“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通过描绘胡马在汉地肆虐,天骄势力压迫中原,而英雄人物如云鹏飞升,表达了历史的动荡和英雄的崛起。 颈联“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描绘了战争的场面,展示了西秦的强大军力,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悲壮感。 诗人在尾联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的向往。“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诗人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人民期盼和平安宁的生活。 全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情感深沉而悲壮。 此外,诗中还通过对谢安墩、谢安植等古迹的描绘,展现了东山雅集、右军言等历史场景,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诗中也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如白鹭、春洲、青龙等,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的永恒。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人文气息的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武陵源

    引用解释

    1.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载: 晋 太元 中, 武陵 渔人误入 桃花源 ,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復得”。后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唐 宋之问 《宿清远峡山寺》诗:“寥寥隔尘事,何异 武陵源 。” 唐 李白

  • 拂衣

    读音:fú yī

    繁体字:拂衣

    意思:
     1.提起或撩起衣襟。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叔向﹞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
      ▶杜预注:“拂衣,褰裳也。”
      ▶晋·葛洪《抱

  • 去归

    读音:qù guī

    繁体字:去歸

    意思:(去归,去归)
    犹回家。
      ▶汉·王充《论衡•骨相》:“高祖为泗上亭长,当去归之田,与吕后及两子居田。”
      ▶宋·彭乘《续墨客挥犀•贵其真》:“陶渊明耻为五斗粟屈于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