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下营晓行二首》 垂鞭缓辔十余里,始听鸣鸡第一声。

垂鞭缓辔十余里,始听鸣鸡第一声。

意思:垂鞭缓辔十里,开始听第一声鸣鸡。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下营晓行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清晨景象的诗,通过对月淡云浓、草中白路、缓辔垂鞭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清晨的静谧与清新。 首句“月淡云浓弄晓晴”中,“月淡”描绘了月亮逐渐落下,天光开始破晓的景象,“云浓”则暗示了天空中仍有云层密布,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化。“弄晓晴”三字点出了时间的推移,天已经开始放晴。整句诗给人一种清晨初晓的宁静美感。 第二句“草中白处路微明”是对前句的进一步描绘,通过“草中白处”这个视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清晨的露水在草叶间闪烁的景象,而“路微明”则点出了这条小路的特点,为下文的行路作了铺垫。 第三句“垂鞭缓辔十余里”是诗人对行路的描绘,诗人骑着马,垂下马鞭,慢行在清晨的小路上,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出诗人的悠然自得,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热爱。 最后一句“始听鸣鸡第一声”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行走在路上,听到了鸡鸣的声音,这是新的一天的开始,预示着新的生活和工作即将开始。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听觉上的新体验,也给整首诗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和希望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通过视觉、听觉等细节,展现了清晨的静谧、清新和生活的希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月淡云浓弄晓晴,草中白处路微明。
垂鞭缓辔十余里,始听鸣鸡第一声。

关键词解释

  • 第一声

    引用解释

    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阴平声。如“哀”“方”“肌”“秧”等字调为第一声。

    读音:dì yī shēng

  • 缓辔

    引用解释

    谓放松缰绳,骑马缓行。《三国志·蜀志·郤正传》:“盍亦绥衡缓轡,回轨易涂。”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 陈亚 ﹞每拥骑自衙庭出,或由 鑑湖 缓轡而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 宛 马嘶风缓轡来, 黄河 水上北门开。”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待到上午,清道的骑士才缓辔而来。”

    读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