戕者可以堤,践者可以藩。
意思:杀害的人可以堤,勾践的可以用来保护。
出自作者[宋]赵蕃的《检校竹隐竹数三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类行为的深刻理解。
首句“竹虽不解语,风能为之言”,诗人以竹子为象征,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深联系。竹子,这种坚韧、高雅的植物,虽然无法言语,但它通过风传递自己的声音,传达自己的感受。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也暗示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斧斤伐我本,畜牧践我孙”,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斧头和牧群都象征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类过度利用和破坏自然环境的深深忧虑。
“戕者可以堤,践者可以藩”是诗人对人类行为的期待和警示。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像堤防破坏者一样,阻止对环境的破坏;希望人们能够像篱笆一样,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应有的责任和担当的期望。
最后,“我顾不忘汝,汝言毋重烦”是诗人的决心和信念。诗人表示自己不会忘记自然和他人的需要,同时也希望人们能够理解并尊重这些需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类行为的期待和警示。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