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渡淮》 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

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

意思:春浪掉声急,太阳帆影残。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渡淮》

全文赏析

这首诗《淮水东南阔,无风渡亦难》描绘了淮水宽阔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孤烟、远树、春浪、夕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美的氛围。清流映月,更增添了诗的意境。 “无风渡亦难”表达了作者对淮水宽阔的感叹,即使有船也难以渡过。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孤烟生乍直,远树望多圆”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眺望远方的景象,孤烟升起,远树成圆,展现出一幅辽阔的风景画。 “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进一步描绘了夕阳下,波浪起伏,船桨击水的声音响亮,帆船的影子在夕阳下显得残破。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清流宜映月,今夜重吟看”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清流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今夜重吟看,更增添了诗的韵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淮水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淮水东南阔,无风渡亦难。
孤烟生乍直,远树望多圆。
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
清流宜映月,今夜重吟看。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帆影

    读音:fān yǐng

    繁体字:帆影

    意思:
     1.指帆船去远而模煳的形象。
      ▶唐·李峤《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诗:“岸迴帆影疾,风逆鼓声迟。”
      ▶明·高启《次韵杨礼曹秋日见赠》:“远江帆影秋芜外,故

  • 夕阳

    读音:xī yáng

    繁体字:夕陽

    短语:晚年 余生 风烛残年 暮年 残生 残年 龙钟 岁暮 天年 老年 余年

    英语:the setting sun

    意思:

  • 棹声

    读音:zhào shēng

    繁体字:棹聲

    意思:(棹声,棹声)
    摇桨声。
      ▶唐·白居易《渡淮》诗:“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
      ▶前蜀·韦庄《夜雪泛舟游南溪》诗:“去去不知归路远,棹声烟里独呕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