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斑竹管笔》 翠管江潭竹,斑斑红泪滋。

翠管江潭竹,斑斑红泪滋。

意思:翠管江边竹,斑斑红泪滋润。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斑竹管笔》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翠管江潭竹,斑斑红泪滋》,作者通过描绘江潭中的翠竹,表达了对坚韧不屈、高尚品格的赞美。 首联“翠管江潭竹,斑斑红泪滋”,作者以翠竹为引子,描绘了竹子在江潭中的形象,仿佛是哭泣的泪水斑斑点点。这一描绘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为后文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颔联“束毫何劲直,在橐许操持”,作者进一步描述了笔杆的坚韧挺拔,以及在笔囊中操持的情景。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笔杆比作劲直的竹子,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坚韧的精神。 颈联“欲写湘灵怨,堪传虞舜辞”,作者表达了用这支劲直的笔,想要书写湘水女神的怨念,也可以传达虞舜的辞章。这里进一步表达了笔的用途广泛,既可以表达情感,又可以传递信息。 尾联“蔚然君子器,安用俗人知”,作者以“蔚然君子器”来形容这支笔,表达了这支笔的高尚品质和内在气质。同时,作者也表达了不屑于让庸俗的人了解这支笔的态度,体现了作者的清高和自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潭中的翠竹,以及用这支竹笔的场景,表达了对高尚品格和坚韧精神的赞美。同时,作者也流露出清高自负的情感,体现了作者的个性特点。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翠管江潭竹,斑斑红泪滋。
束毫何劲直,在橐许操持。
欲写湘灵怨,堪传虞舜辞。
蔚然君子器,安用俗人知。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江潭

    读音:jiāng tán

    繁体字:江潭

    意思:I
    江水深处。
       ▶《楚辞•九章•抽思》:“长濑湍流,泝江潭兮。”
       ▶汉·扬雄《解嘲》:“或倚夷门而笑,或横江潭而渔。”
       ▶宋·苏辙《次韵毛

  • 斑斑

    读音:bān bān

    繁体字:斑斑

    短语:稀有 荒无人烟 千载难逢 稀罕 稀少 层层 难得 千分之一 希罕 铁树开花 偶发 罕 罕见

    英语:full of stains or spots

  • 翠管

    读音:cuì guǎn

    繁体字:翠管

    意思:
     1.碧玉镂雕的管状盛器。
      ▶唐·杜甫《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仇兆鰲注引张綖曰:“翠管银罂,指所盛之器。”
      ▶宋·张

  • 竹斑

    读音:zhú bān

    繁体字:竹斑

    意思: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
      ▶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后诗文中常用作哀痛死者典实。
      ▶唐·姚合《敬宗皇帝輓词》之二:“荆山鼎成日

  • 斑红

    读音:bān hóng

    繁体字:斑紅

    意思:(斑红,斑红)
    灿烂的花朵。
      ▶唐太宗《春日登陕州城楼》诗:“斑红妆蕊树,圆青压熘荆。”

    解释:1.灿烂的花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