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钵塔院如大师 》 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

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

意思:如果不拿着僧行苦,要怎么报答佛恩深。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钵塔院如大师 》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一位年迈但仍然坚守佛门戒律的僧人的赞美。 首先,诗中描述了这位老师年仅八十三岁,却已经坚守佛门戒律整整六十年的时间。每年他都会向弟子们传授八关戒,这是一种非常严格的佛教戒律,代表着他对佛法的执着和坚守。 接着,诗中用“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来形容他的修行。菩提是佛教中的智慧和觉悟,种在百千万劫中不断积累,而老师则在八十三年中建立了深厚的功德林,这是对佛法的深深敬仰和执着。 “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这句话表达了老师的决心和感恩之情。他深知只有通过严格的僧行苦修,才能对得起佛祖的恩情。 最后,“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是对老师慈悲心和清净心的赞美。他的眼神如同诸天一样慈悲,他的内心如同清净无尘的几地,这是对佛法的深深理解和实践。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老师对佛法的执着和坚守,以及他的慈悲和清净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对佛法的深深敬仰和热爱,以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对众生的无私奉献。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戒者九度。
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
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秉持

    读音:bǐng chí

    繁体字:秉持

    英语:adhere to; hold onto

    意思:
     1.执持。
      ▶前蜀·杜光庭《张崇胤本命南斗北斗词》:“秉持未契于神明,履行或亏于恭恪。”

  • 报答

    读音:bào dá

    繁体字:報答

    短语:报 答

    英语:repay

    意思:(报答,报答)

     1.犹答覆。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上甚悦

  • 若不

    读音:ruò bù

    繁体字:若不

    造句:

  • 僧行

    读音:sēng xíng

    繁体字:僧行

    意思:I
    谓佛门戒行。
       ▶唐·赵璘《因话录》卷四:“﹝刘彦范﹞年八十,犹精强,僧行不亏。”
    II
    称众僧。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