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
意思:如果不拿着僧行苦,要怎么报答佛恩深。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赠僧五首·钵塔院如大师》
全文赏析
这首诗《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信仰者和修行者对于修行和报答佛恩的深深执着和敬仰。
首联“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表达了修行者对于菩提(即觉悟)的追求和执着,以及他们在漫长的修行过程中所积累的功德。这里的“百千万劫”象征着修行之路的漫长和艰难,“八十三年”则代表了修行者的长期努力和坚持。
颔联“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必须遵守佛教的戒律和修行方法,秉持僧行苦,才能真正报答佛恩。这里的“僧行苦”指的是佛教修行中的苦行和自律,是修行者为了达到觉悟而必须经历的过程。
颈联“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描绘了修行者的慈悲心和清净心,这是佛教修行中非常重要的品质。这里的“诸天眼”象征着慈悲和智慧,“清净无尘”则代表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
尾联“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描绘了修行者每年接受佛法传授的场景,每一次传授都是佛祖的殷勤教诲,因此非常重要。这里的“八关九授”指的是佛教中的重要教义和修行方法,“一戒重千金”则强调了遵守戒律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佛教信仰者和修行者对于修行和报答佛恩的深深执着和敬仰,同时也强调了遵守佛教戒律和修行方法的重要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佛教信仰和修行的深刻内涵和价值,以及它们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