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僧五首·钵塔院如大师》 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

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

意思:如果不拿着僧行苦,要怎么报答佛恩深。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赠僧五首·钵塔院如大师》

全文赏析

这首诗《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信仰者和修行者对于修行和报答佛恩的深深执着和敬仰。 首联“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表达了修行者对于菩提(即觉悟)的追求和执着,以及他们在漫长的修行过程中所积累的功德。这里的“百千万劫”象征着修行之路的漫长和艰难,“八十三年”则代表了修行者的长期努力和坚持。 颔联“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必须遵守佛教的戒律和修行方法,秉持僧行苦,才能真正报答佛恩。这里的“僧行苦”指的是佛教修行中的苦行和自律,是修行者为了达到觉悟而必须经历的过程。 颈联“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描绘了修行者的慈悲心和清净心,这是佛教修行中非常重要的品质。这里的“诸天眼”象征着慈悲和智慧,“清净无尘”则代表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 尾联“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描绘了修行者每年接受佛法传授的场景,每一次传授都是佛祖的殷勤教诲,因此非常重要。这里的“八关九授”指的是佛教中的重要教义和修行方法,“一戒重千金”则强调了遵守戒律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佛教信仰者和修行者对于修行和报答佛恩的深深执着和敬仰,同时也强调了遵守佛教戒律和修行方法的重要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佛教信仰和修行的深刻内涵和价值,以及它们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
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秉持

    读音:bǐng chí

    繁体字:秉持

    英语:adhere to; hold onto

    意思:
     1.执持。
      ▶前蜀·杜光庭《张崇胤本命南斗北斗词》:“秉持未契于神明,履行或亏于恭恪。”

  • 报答

    读音:bào dá

    繁体字:報答

    短语:报 答

    英语:repay

    意思:(报答,报答)

     1.犹答覆。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上甚悦

  • 若不

    读音:ruò bù

    繁体字:若不

    造句:

  • 僧行

    读音:sēng xíng

    繁体字:僧行

    意思:I
    谓佛门戒行。
       ▶唐·赵璘《因话录》卷四:“﹝刘彦范﹞年八十,犹精强,僧行不亏。”
    II
    称众僧。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