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故洛阳城有感》 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

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

意思:禁锢党怎么能留汉政权,清谈空解识胡儿。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故洛阳城有感》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片宫墙当道危,行人为汝去迟迟》是一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的诗。它通过对特定历史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政治腐败、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深深同情。 首先,诗中描绘了一片宫墙当道危,行人因为这危险的宫墙而迟迟不能通过的场景。这象征着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使得人民无法自由地行动。 其次,诗中又描绘了秋风后筚圭苑里的萧瑟和平乐馆前斜日的景象,这进一步烘托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气氛,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冷酷和无情。 然后,诗中对于锢党、汉鼎的讨论,表达了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判。锢党显然指的是那些把持政治权力、贪污腐败的集团,他们的存在严重威胁了汉鼎(汉朝的象征),使得汉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清谈者则被批判为只会空谈理论,无法真正理解外族(这里指侵略者)的威胁。 最后,千烧万战坤灵死,惨惨终年鸟雀悲,是对战争和灾难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深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和反对。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公正和人权的深深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片宫墙当道危,行人为汝去迟迟。
筚圭苑里秋风后,平乐馆前斜日时。
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
千烧万战坤灵死,惨惨终年鸟雀悲。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汉鼎

    读音:hàn dǐng

    繁体字:漢鼎

    意思:(汉鼎,汉鼎)
    汉代的鼎。为国之重器。亦用以指汉代社稷。
      ▶唐·司空图《杂题》诗之一:“若使只凭三杰力,犹应汉鼎一毫轻。”
      ▶清·沈曰霖《晋人麈•诗话•关侯祠

  • 清谈

    读音:qīng tán

    繁体字:清談

    英语:empty talk

    意思:(清谈,清谈)
    亦作“清谭”。
     
     1.清雅的谈论。
      ▶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清谈

  • 岂能

    读音:qǐ néng

    繁体字:豈能

    英语:how could; can; how is it possible

    详细释义:怎能、那能。左传?昭公九年:『文之伯也,岂能改物。』孟子?梁惠王

  • 锢党

    读音:gù dǎng

    繁体字:錮黨

    意思:(锢党,锢党)

     1.指遭禁锢之朋党中人。
      ▶唐·杜牧《李甘诗》:“指名为锢党,状迹谁告诉?”
     
     2.指东汉党锢事。
      ▶宋·王安石

  • 谈空

    引用解释

    1.清谈。指 魏 晋 时期崇尚 老庄 ,空谈玄理的一种风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题所居壁》诗:“ 夷甫 任散诞, 平叔 坐谈空。”《旧唐书·魏元忠传》:“臣尝读 魏 晋 史,每鄙 何晏 、 王衍 终日谈空。”

    2.谈论佛教义理。空,佛教以诸法无实性谓空,与“有”相对。此泛指佛理。 唐 孟浩然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诗:“

  • 解识

    读音:jiě shí

    繁体字:解識

    意思:(解识,解识)

     1.犹解释。
      ▶宋本《<颜氏家训>序》:“余曰:‘凡字以诠义,字犹未识,义安能见?旋云小小,颇亦匆匆。’众乃谢余,令为解识。余遂作音义以晓之。”

  • 胡儿

    读音:hú ér

    繁体字:衚兒

    意思:(胡儿,胡儿)

     1.指胡人。多用为蔑称。
      ▶《汉书•金日磾传》:“﹝日磾既亲近,﹞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唐·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