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天池》 闻道奔雷黑,初看浴日红。

闻道奔雷黑,初看浴日红。

意思:闻道投奔雷黑,初看洗澡日红。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天池》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天池》是一首描绘天池美景的诗,通过对天池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首联“天池马不到,岚壁鸟才通。”描绘了天池的险峻和幽深,马无法到达,只有鸟才可以飞越,进一步凸显了天池的神秘和壮丽。 颔联“百顷青云杪,层波白石中。”则描绘了天池的广阔和清澈,碧波万顷,白石层叠,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颈联“郁纡腾秀气,萧瑟浸寒空。”描绘了天池的氛围,既有秀美的气息,又有浸透整个空间的寒意,进一步突出了天池的神秘和冷峻。 尾联“更是无人处,诛茅任薄躬。”表达了诗人对天池的向往和敬畏,希望能够在没有人烟的地方,独自砍伐茅草,亲近自然。 整首诗通过对天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对天池的描绘,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生动,描绘细腻、逼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人通过对天池的描绘,也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探索,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池马不到,岚壁鸟才通。
百顷青云杪,层波白石中。
郁纡腾秀气,萧瑟浸寒空。
直对巫山出,兼疑夏禹功。
鱼龙开辟有,菱芡古今同。
闻道奔雷黑,初看浴日红。
飘零神女雨,断续楚王风。
欲问支机石,如临献宝宫。
九秋惊雁序,万里狎渔翁。
更是无人处,诛茅任薄躬。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奔雷

    读音:bēn léi

    繁体字:奔雷

    英语:sudden peal of thunder; thunderbolt

    意思:声响勐烈的雷。
      ▶唐·杜甫《朝》诗之二:“巫山终可怪,昨夜有奔雷。”

  • 闻道

    读音:wén dào

    繁体字:聞道

    意思:(闻道,闻道)

     1.领会某种道理。
      ▶《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