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为海客索赠鼓娘刘翠仙》 憨态还从逸响传,亭亭邀立画堂前。

憨态还从逸响传,亭亭邀立画堂前。

意思:憨态返回从逸响传,亭亭邀立画堂前。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为海客索赠鼓娘刘翠仙》

全文创作背景

《为海客索赠鼓娘刘翠仙》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陈三立生活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陈三立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的诗歌。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可能与一位名叫刘翠仙的鼓娘有关。鼓娘是当时社会底层的一种职业,她们以击鼓为业,多在街头巷尾、茶馆酒肆等场所表演。陈三立可能通过某位海客的介绍或请求,为刘翠仙写下了这首诗。 通过诗歌的表达,陈三立可能旨在呈现鼓娘刘翠仙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借此反映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底层人民的生活艰辛。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体现了陈三立对时代和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憨态还从逸响传,亭亭邀立画堂前。
痴儿心死神光里,解秽天留蜕骨仙。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亭亭

    读音:tíng tíng

    繁体字:亭亭

    短语:最高 危 峨 参天 嵩

    英语:erect

    意思:
     1.高耸貌。
      ▶《文选•张衡<西京赋>》:“干云雾而

  • 画堂

    读音:huà táng

    繁体字:畫堂

    英语:A hall with colorful paintings

    意思:(画堂,画堂)

     1.古代宫中有彩绘的殿堂。
      ▶《汉书•成帝纪

  • 憨态

    读音:hān tài

    繁体字:憨態

    英语:silly appearance

    意思:(憨态,憨态)
    天真娇痴的神态。
      ▶唐·颜师古《隋遗录》卷上:“帝谓世南曰:昔传飞鷰可掌上舞,朕常谓儒

  • 逸响

    读音:yì xiǎng

    繁体字:逸響

    意思:(逸响,逸响)

     1.奔放的乐音。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隐秀》:“动心惊耳,逸响

  • 堂前

    读音:táng qián

    繁体字:堂前

    意思:
     1.正房前面。
      ▶汉·无名氏《艷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唐·杜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