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

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

意思:飞鸣没有人看见,饮水啄食怎能所。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全文创作背景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组诗,其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这组诗是高适在自淇上渡黄河归至梁宋时所作,描绘了他在途中的所见所感。其次,这些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即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渐趋尖锐,高适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川上常极目,世情今已闲。
去帆带落日,征路随长山。
亲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
于兹任所惬,浩荡风波间。
清晨泛中流,羽族满汀渚。
黄鹄何处来,昂藏寡俦侣。
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
云汉尔固知,胡为不轻举。
野人头尽白,与我忽相访。
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
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
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
长想别离处,犹无音信还。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山河相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飞鸣

    读音:fēi míng

    繁体字:飛鳴

    意思:(飞鸣,飞鸣)

     1.边飞边鸣。
      ▶晋·潘岳《射雉赋》:“越壑凌岑,飞鸣薄廪。”
      ▶宋·苏轼《后赤壁赋》:“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鲁迅《

  • 无人

    引用解释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

  • 得所

    读音:de suǒ

    繁体字:得所

    意思:
     1.谓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适的位置。语出《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汉书•王莽传上》:“四海辐凑,靡不得所。”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