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效香奁体二首》 曾看梳头傍玉台,后堂春晓曲屏开。

曾看梳头傍玉台,后堂春晓曲屏开。

意思:曾看梳头边玉台,后堂春亮曲屏开。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效香奁体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女子情感变化的诗,通过描绘女子从早晨起床时的慵懒,到后来对男子不理解的懊恼,生动地展现了她的内心变化。 首句“曾看梳头傍玉台”,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早晨起床的情景。她曾经在早晨起床时,慵懒地靠在玉台上梳头,这描绘出她早晨的慵懒和舒适。 “后堂春晓曲屏开”是描绘女子醒来后的情景,后堂春光明媚,曲屏展现,这描绘出春天的早晨,阳光洒满房间的景象。 “重寻未省乘鸾去”,诗人用了一个转折的句式,描绘了女子的懊恼和不解。她重寻旧梦,却发现男子已经离去,这让她感到惊讶和不解。 “只道羞郎不出来”,诗人以女子的角度描绘了她对男子离开的回应,她以为男子是因为害羞而不出来,实际上是男子已经离去。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讽的手法,使得女子的懊恼和失望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从早晨起床时的慵懒,到后来对男子不理解的懊恼,生动地展现了她的内心变化。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转折,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情感和深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看梳头傍玉台,后堂春晓曲屏开。
重寻未省乘鸾去,只道羞郎不出来。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春晓

    读音:chūn xiǎo

    繁体字:春曉

    英语:A spring sunrise.

    意思:(春晓,春晓)
    春日黎明;春日黎明之时。
      ▶唐·赵存约《鸟散余花落》诗:“春晓游禽集,幽庭几树花

  • 玉台

    读音:yù tái

    繁体字:玉檯

    解释:1.汉代台名。 2.泛指宫廷的台砚。 3.传说中天帝的居处。 4.玉饰的镜台;镜台的美称。 5.特指聘礼。 6.\"玉台体\"的省称。 7.谓砚台。 8.指玉台山。在今四川阆

  • 后堂

    读音:hòu táng

    繁体字:後堂

    意思:(后堂,后堂)

     1.犹后宫。后妃的居室。
      ▶汉·刘向《九叹•愍命》:“逐下祑于后堂兮,迎宓妃于伊·雒。”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遂

  • 梳头

    读音:shū tóu

    繁体字:梳頭

    短语:拢 梳 栉 梳理

    英语:do up one\'s hair

    意思:(梳头,梳头)
    梳理头髮。
      ▶南朝·宋·刘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