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古离别》 入门复上堂,恍恍生惊疑。

入门复上堂,恍恍生惊疑。

意思:进了门又上堂,恍恍惚惚却产生奇怪。

出自作者[唐]权德舆的《古离别》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人生天地间,瞥若七辔驰。夭寿既常数,奈何生别离。》是一首表达人生短暂、生死离别、世态炎凉、情感波折等主题的诗。 首先,诗中描绘了人生短暂的意象,“人生天地间,瞥若七辔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如同骏马在天地间疾驰,转瞬即逝。这种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用以强调生命的宝贵和短暂。 其次,诗中表达了生死离别的无奈,“夭寿既常数,奈何生别离”。生命的长短是自然的规律,无法改变,而生死离别更是让人感到无奈和痛苦。诗中通过这种表达,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悲凉。 再者,诗中揭示了世态炎凉的现实,“迹当中人域,正性日已衰。是非千万境,杳霭情尘滋”。社会中的种种现象让人感到世态炎凉,人们为了利益和权力而失去了本性,各种纷争和矛盾让人感到情感上的困扰和失落。 此外,诗中情感波折的表现也十分出色,“出门事何常,暂别亦难期。冉冉叹流景,悠悠限山陂”。情感的起伏和变化让人感到无奈和痛苦,离别和重逢的期待让人感到焦虑和不安。 最后,诗中表达了珍惜当下的情感,“尽此一夕欢,华樽会前墀。鸡鸣东方曙,夙驾临通逵”,即使生命短暂,也要珍惜当下的时光,把握每一个机会,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人生的短暂、生死离别、世态炎凉、情感波折等主题,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生天地间,瞥若七辔驰。
夭寿既常数,奈何生别离。
迹当中人域,正性日已衰。
是非千万境,杳霭情尘滋。
出门事何常,暂别亦难期。
冉冉叹流景,悠悠限山陂。
尽此一夕欢,华樽会前墀。
鸡鸣东方曙,夙驾临通逵。
欲出强移步,欲留难致辞。
两情不得已,念此留何为。
天明去已远,寂默居人归。
入门复上堂,恍恍生惊疑。
经履同游处,犹言常相随。
览物或临盘,翻怪来何迟。
乃知前日欢,本为今日悲。
特此别后心,宁及未见时。
则知交疏分,久久翻易持。
报君未别后,别后当自知。
作者介绍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

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关键词解释

  • 上堂

    读音:shàng táng

    繁体字:上堂

    英语:attend class; go to class; conduct a class; give a lesson

    意思:I
    厅堂,殿堂。

  • 惊疑

    引用解释

    惊讶疑惑。 南朝 宋 鲍照 《伤逝赋》:“忽若谓其不然,自惆悵而惊疑。”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齐推女》:“一家惊疑,不为之信。”《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领三千兵于山中险要去处,多立旌旗,以壮我兵之声势,令敌人惊疑。” 王统照 《春雨之夜·湖畔儿语》:“在这日黄昏的冷清清的湖畔,忽然遇到他,怎不使我惊疑。”

  • 恍恍

    读音:huǎng huǎng

    繁体字:恍恍

    意思:I

     1.矇眬不清貌。
       ▶《老子》“是谓惚恍”汉·河上公注:“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也。”
       ▶南朝·齐·王琰《冥祥记》:“向来恍

  • 入门

    读音:rù mén

    繁体字:入門

    短语:入场 入境

    英语:introduction

    意思:(入门,入门)

     1.进门。
      ▶晋·王嘉《拾遗记•后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