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强甫赴惠安六言十首》 薤本何须先拔,蒲鞭不可妄施。

薤本何须先拔,蒲鞭不可妄施。

意思:薤本何须先拔,蒲鞭不可以胡乱施舍。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送强甫赴惠安六言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予夺平生足矣,痛痒以身体之。薤本何须先拔,蒲鞭不可妄施。》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某些行为的看法和态度。 首句“予夺平生足矣”,表达了作者对权力的理解,认为权力的运用应该是为了公正和公平,不应该被滥用或被用于个人私利。这一句也暗示了作者对于权力的敬畏和尊重,认为权力应该受到适当的限制和监督。 “痛痒以身体之”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亲身经历的感受。这句话意味着作者认为应该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去体验和理解社会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或空谈上。 “薤本何须先拔”一句,是对某些不公正行为的批评。薤是一种蔬菜,在这里用来比喻那些无辜受害的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那些无辜受害者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也对那些滥用权力的人提出了批评。 “蒲鞭不可妄施”一句,则是对滥用权力的严厉警告。蒲鞭是指用蒲草编织的鞭子,在这里象征着轻微的惩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认为对于那些滥用权力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而不是仅仅给予轻微的惩罚或者口头批评。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权力的理解、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于无辜受害者的同情和支持,以及对滥用权力者的严厉警告。这首诗的深度和内涵,让人深思社会问题和权力运用的本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予夺平生足矣,痛痒以身体之。
薤本何须先拔,蒲鞭不可妄施。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何须

    读音:hé xū

    繁体字:何須

    英语:what is the need

    意思:(何须,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唐·封演《封氏

  • 不可

    读音:bù kě

    繁体字:不可

    英语:cannot

    意思:
     1.不可以;不可能。
      ▶《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 蒲鞭

    读音:pú biān

    繁体字:蒲鞭

    意思:以蒲草为鞭。常用以表示刑罚宽仁。
      ▶《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唐·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诗:“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

  • 妄施

    读音:wàng shī

    繁体字:妄施

    意思:
     1.随便施与恩惠。
      ▶《庄子•让王》:“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清·曾国藩《答刘孟容书》:“不知其分而妄施焉,过乎仁,其流为墨;过乎义,其流为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