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乾明院碧藓亭》 东岭有上方,修竹蔽觚棱。

东岭有上方,修竹蔽觚棱。

意思:东岭上才有,修竹林遮蔽棱角。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登乾明院碧藓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余喘不苟尽,顺俗来饭僧》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深深向往。它描绘了一个人在生活的压力下,选择暂时放下世俗的纷扰,来到寺庙与僧人共度时光的场景。 首句“余喘不苟尽,顺俗来饭僧”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但他仍然选择顺从,来到寺庙寻求片刻的宁静。这种对生活的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坚韧,也展示了他的智慧。 “东岭有上方,修竹蔽觚棱。”这句诗描绘了寺庙的美丽环境,高耸的东岭之上,上方寺院坐落,修长的竹子遮蔽着寺庙的角楼,构成了一幅清幽的画卷。 “下有苍石案,旁挂孤蔓藤。”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细节,苍老的石头案几,旁边悬挂着孤零零的藤蔓。这些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寺庙的温馨和宁静。 “系累向尘世,更住殊未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深深眷恋,但他也明白自己无法完全离开尘世。这种复杂的情感,既体现了诗人的矛盾,也展示了他的真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在生活压力下选择来到寺庙的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它既展示了诗人的坚韧和智慧,也展示了他的矛盾和真实。这是一首充满生活哲理和人性思考的诗,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余喘不苟尽,顺俗来饭僧。
东岭有上方,修竹蔽觚棱。
下有苍石案,旁挂孤蔓藤。
系累向尘世,更住殊未能。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修竹

    读音:xiū zhú

    繁体字:修竹

    英语:tall bamboos

    意思:(参见脩竹)
    长长的竹子。
      ▶《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刘孝标注引晋·王羲之

  • 上方

    读音:shàng fāng

    繁体字:上方

    英语:upward side

    意思:
     1.前面。
      ▶《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臣﹞窃不逊让,复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于左……以附益上

  • 觚棱

    读音:gū léng

    繁体字:觚棱

    英语:the turned-up corners of Chinese roofs

    意思:(参见觚稜)
    见“觚稜”。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