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大道歌》 桑田沧海春复秋,乾坤不放坎离休。

桑田沧海春复秋,乾坤不放坎离休。

意思:桑田沧海春天再秋天,乾坤坎离体不放。

出自作者[宋]白玉蟾的《大道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宇宙、人生、神仙学说的描绘和探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宇宙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诗中提到了“乌飞金,兔走玉”,这是对时间和宇宙的描绘。乌和兔分别代表了时间和月亮,金和玉则象征着宇宙的物质基础。这些意象展示了时间和宇宙的无常和变化,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接着,诗中提到了“三界一粒粟”,这是对宇宙的宏大和微小的对比。三界指的是天地人三界,一粒粟则代表了宇宙的微小,也暗示了人的渺小和无力。 然后,诗中描绘了“阴阳颠倒入玄谷”,这是对自然规律的描绘。阴阳是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事物的对立面。而玄谷则代表了深奥的道理,暗示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和神秘性。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人生石火电光中”,这是对人生的描绘。人生短暂如石火电光,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同时,诗中也提到了神仙学说的各种概念,如“桑田沧海”、“乾坤不放坎离休”、“九天高处风月冷”等,这些都是对神仙学说的描绘和探讨。神仙被描绘为胸怀清虚、无闲愁的人,这也表达了作者对清虚无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的向往。 最后,诗中强调了“要炼金丹赚几人”、“引贼入家开宝藏”等主题,这是对神仙学说的批判和反思。炼丹、指影谈空等都是神仙学说的表现形式,但其中隐藏着许多虚伪和欺骗。作者认为只有那些真正清虚泠澹的人,才能摆脱物质的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宇宙、神仙学说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充满了哲理和智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超脱、清虚无为等美好品质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乌飞金,兔走玉,三界一粒粟。
山河大地几年尘,阴阳颠倒入玄谷。
人生石火电光中,数枚客鹊枝头宿。
桑田沧海春复秋,乾坤不放坎离休。
九天高处风月冷,神仙肚里无闲愁。
世间学仙者,胸襟变清鸦。
丹经未读望飞升,指影谈空相诳嚇。
有时驰骋三寸舌,或在街头佯做哑。
正中恐有邪,真里须辨假。
若是清虚泠澹人,身外无物赤洒洒。
都来聚气与凝神,要炼金丹赚几人。
引贼入家开宝藏,不知身外更藏身。
身外有身身里觅,冲虚和气一壶春。
生擒六贼手
作者介绍 王安石简介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关键词解释

  • 桑田

    引用解释

    1.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诗·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説于桑田。”

    2.也专指植桑之田。 唐 韦应物 《听莺曲》诗:“伯劳飞过声跼促,戴胜下时桑田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过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 肇庆 去巡閲,他便説出来要顺便踏勘桑田。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吓得那些承办蚕桑的乡绅,屎屁直流!”<

  • 桑田沧海

    引用解释

    晋 葛洪 《神仙传·麻姑》:“ 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 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后因以“桑田沧海”喻世事的巨大变迁。 元 王进之 《春日田园杂兴》诗:“桑田沧海几兴亡,岁岁东风自扇扬。” 清 孙枝蔚 《空城雀》诗:“自从桑田变沧海,经过空城泪如泉。”《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

  • 离休

    读音:lí xiū

    繁体字:離休

    英语:(v) to retire (used for cadres who joined the communist party before October 1,1949)

  • 沧海

    读音:cāng hǎi

    繁体字:滄海

    短语:海域 浅海 深海

    英语:the sea

    意思:(沧海,沧海)

     1.大海。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