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题高仲一殿撰识山堂长韵》
我昔少年日,自携七尺筇。
我昔少年日,自携七尺筇。
意思:
我从前年轻天,从带着七尺炸。
出自作者[宋]周必大的《寄题高仲一殿撰识山堂长韵》
全文创作背景
周必大的《寄题高仲一殿撰识山堂长韵》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安史之乱有关。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动荡和破坏。周必大在诗中高度凝练地追述了这场战乱的背景,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的感慨。同时,诗中也寄寓了对高仲一殿撰的劝诫和勉励,希望他能够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识得大势,担当起为国家分忧的责任。
相关句子
少年安得长少年?
-- 出自《嘲少年》作者:[唐]李贺
莫恃少年时,少年能几时。
-- 出自《梦中歌》作者:[唐]张生妻
知君方少年,少年怀古风。
-- 出自《劝善吟》作者:[唐]孟郊
我亦尝少年,少年君不如。
-- 出自《君莫夸少年一首赠余光远》作者:[宋]戴表元
人当少年嫁,我当少年别。
-- 出自《杂怨》作者:[唐]张籍
我昔闻名久。
-- 出自《千秋岁·洞房秀韵》作者:[宋]曹勋
我昔蓬莱侍列仙。
-- 出自《鹧鸪天·我昔蓬莱侍列仙》作者:[宋]曹冠
非我昔时千金躯。
-- 出自《拟行路难》作者:[南北朝]鲍照
我昔龀齿,拜公江干。
-- 出自《赵忠定濠梁帖赞》作者:[宋]岳珂
我昔游浙,多贤友朋。
-- 出自《祭光孝南老》作者:[宋]释善珍
壶日自无涯。
-- 出自《风入松·曾闻几度说京华》作者:[宋]尹济翁
心闲日自长。
-- 出自《阮郎归·谁言无处避炎光》作者:[宋]张抡
立春历日自当新。
-- 出自《杂曲》作者:[南北朝]徐陵
牛羊斜日自归村。
-- 出自《浪淘沙·雁塞说并门》作者:[宋]裴湘
暇日自娱乐,步入西山中。
-- 出自《禅悦院与叶殷二生》作者:[明]王问
植根久已尔,苕颖日自升。
-- 出自《再次前韵示元老》作者:[宋]苏辙
醉携七尺霜前行,云锦山前湾几曲。
-- 出自《仙岩行》作者:[宋]白玉蟾
久病江湖老,长依七尺筇。
-- 出自《独立》作者:[明]顾祖辰
露斑衣上痕,枉负七尺筇。
-- 出自《分韵赋檐蔔得松字》作者:[宋]张镃
半生江海冰壶翁,担风荷雨七尺筇。
-- 出自《冯永之号冰壶工水墨丹青》作者:[宋]吴龙翰
六尺筇枝膝上横,中庭岸帻听鼍更。
-- 出自《夏夜》作者:[宋]陆游
一帆暝色鸥边雨,数尺筇枝物外身。
-- 出自《潭州独步》作者:[唐]殷尧藩
诗句原文
买山老山间,乃识山之容。
爱山无古今,此论谁非同。
仇仙来匡庐,一转语独工。
不识山面目,只缘在山中。
譬之尘漠漠,又如水溶溶。
人鱼居其间,孰识碍与通。
我昔少年日,自携七尺筇。
盘旋山南北,憩息林西东。
朝看山之横,暮看山之纵。
贪多眼为乏,陟险足已慵。
拱揖且不暇,赏识良自蒙。
方悟白司马,草堂对穹隆。
彼既若献状,此亦如发蒙。
秀甲天下山,至言出心胸。
今君欲继之,筑堂会奇峰。
何尝远城市,而能日迎逢。
作者介绍
洪咨夔简介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追赠太师。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
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关键词解释
少年
读音:
shào nián
繁体字:
少年
短语:
未成年 苗 未成年人
英语:
juvenile
意思:
I
不几年。
▶《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
少年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