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 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

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

意思:一年四季春天少,世界痛苦人多。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花尽头新白,登楼意若何?”描绘了花开又谢,白头新生的自然景象,同时以登楼之举寓言人生的起伏波折。借此,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光阴流转的深深感慨。 颔联“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诗人进一步抒发感慨,春日虽美,但时光短暂,如同人生中的幸福时光总是匆匆而过。而世界上的苦难和困扰却总是层出不穷,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困苦和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 颈联“愁醉非因酒,悲吟不是歌。”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愁醉并非因为饮酒,悲吟也并非为了唱歌,而是因为内心的忧虑和苦闷。这里,诗人深刻地揭示出愁苦源于内心,而非外在的事物。 尾联“求师治此病,唯劝读楞伽。”诗人以寻求治愈内心疾病的办法作结,提出了“读楞伽”的解决办法。楞伽经是一部佛教经典,倡导人们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诗人以此寓言,希望人们能通过精神修行,解脱内心的困扰和苦闷。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社会现实的反映,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修行的倡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花尽头新白,登楼意若何?
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
愁醉非因酒,悲吟不是歌。
求师治此病,唯劝读楞伽。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春日

    读音:chūn rì

    繁体字:春日

    英语:springtime; spring

    意思:
     1.春天;春季。
      ▶《诗•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汉·辛延年《羽

  • 世界

    读音:shì jiè

    繁体字:世界

    短语:圈子 领域 小圈子 天地 园地

    英语:world

    意思:
     1.佛教语,犹言宇宙。世指时间,界指空间。
      ▶《

  • 岁时

    读音:suì shí

    繁体字:歲時

    英语:seasons

    意思:(岁时,岁时)

     1.一年,四季。
      ▶《周礼•春官•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