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衣钵在涪翁,传述东莱得正宗。
意思:杜甫衣钵在涪翁,传述东莱得到正宗。
出自作者[宋]赵蕃的《寄刘凝远峦四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通过对杜甫和涪翁、东莱的讨论,表达了对学问传承和师徒关系的深刻理解。
首句“少陵衣钵在涪翁,传述东莱得正宗”,直接点出了诗的主题,即杜甫的衣钵(即学问和技艺的传承)在涪翁(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人)手中,涪翁又从东莱(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人或地方)得到了正宗的传授。这里的“衣钵”常用于形容学问的传承,而“传述”则暗示了学问的传递和继承。
“少陵”指的是杜甫,他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入理解,是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源。
“涪翁”和“东莱”都是人名,他们可能是杜甫的弟子或者再传弟子。涪翁通过东莱得到了杜甫学问的正宗传授,这体现了学问传承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闻道曾经亲授记,不求印可谁更从”,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学问传承的重要性。涪翁曾亲自接受杜甫的传授,这表明他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他并不寻求别人的认可,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只有真正接受过师父的传授,才有资格继续传承下去。
整首诗通过涪翁对杜甫学问的传承,表达了对师徒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对学问传承的尊重。它提醒我们要珍视和尊重学问的传承,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断学习和进步。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有敬畏之心,尊重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不断从中汲取营养,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自己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