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喜雪》 好同伊水客,香阜访灵棲。

好同伊水客,香阜访灵棲。

意思:喜欢同伊水客人,香阜寻访灵栖。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喜雪》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大野重阴合,危楼远望迷》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的优美诗篇。 首联“大野重阴合,危楼远望迷。”描绘了辽阔的原野被阴云笼罩,高楼远望之下,景色变得模糊迷离的景象。这里,“大野”和“危楼”形成对比,前者展现出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象,后者则代表了人的观察和思考。阴云和远望的描绘,给人一种深沉、迷茫的感觉,引发人们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 颔联“风兼万籁响,天与四溟低。”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氛围。风声与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天空仿佛与大海接近,低垂下来。这里,“兼”字用得巧妙,既描绘了风声的嘈杂,又表现了天空的低垂,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同时,“天与四溟低”的描绘,也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与首联的“大野”相呼应。 颈联“病树先春发,惊鸟未晓啼。”这两句诗运用了象征和拟人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其中,“病树”象征了生命的衰老和无力,“先春发”则表达了对生命的顽强和坚韧的赞美。而“惊鸟未晓啼”则表达了对生命的迷茫和困惑。这两句诗相互呼应,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尾联“好同伊水客,香阜访灵栖。”表达了作者想要与朋友一同探访灵栖的愿望。这里的“香阜”指香山,而“灵栖”则是指道教圣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感悟,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大野重阴合,危楼远望迷。
风兼万籁响,天与四溟低。
病树先春发,惊乌未晓啼。
好同伊水客,香阜访灵棲。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香阜

    读音:xiāng fù

    繁体字:香阜

    意思:佛寺的别名。
      ▶明·王志坚《表异录•佛乘》:“佛寺曰仙陀,又曰仁祠,又曰宝坊,又曰香阜,又曰柰园。”

    解释:1.佛寺的别名。

  • 水客

    读音:shuǐ kè

    繁体字:水客

    英语:parallel trader

    意思:
     1.船夫;渔夫。
      ▶《文选•左思<蜀都赋>》:“试水客,舣轻舟,娉江婓,与神游。”
      ▶吕

  • 伊水

    读音:yī shuǐ

    繁体字:伊水

    意思:伊河。在河南省西部,源出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在偃师县·杨村附近入洛河。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伊水出焉,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