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踪迹,看何时功满,得赴瀛洲。
意思:这些踪迹,看什么时候功满,得到赴瀛洲。
出自作者[元]谭处端的《神光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道教诗歌,作者通过描绘对道教修行的追求和领悟,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首段“当初学道,迤入玄门,逍遥物外优游。”描绘了作者最初对道教的向往和探索,通过进入道门,寻求超脱尘世的自由和逍遥。
“占住庵儿,日夜不免寻求。”表达了作者对道教修行的执着和追求,即使在道观中居住,也难以避免寻求真理的决心。
“殷勤来来往往,惹尘劳、怎悟真修。”描述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虽然勤奋努力,但仍然被尘世困扰,难以真正领悟修行的真谛。
接下来的诗句,作者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对道教修行的理解和领悟。“这踪迹,看何时功满,得赴瀛洲。”形象地描绘了修行的过程和目标,即何时能够功德圆满,达到超脱尘世的境界。
“瞥地廓然猛省,勘元初一点,有甚闲愁。”描绘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突然醒悟的瞬间,发现了修行的真谛,即元初的一点,没有任何烦恼和忧愁。
“落魄婪耽云水,恣访仙俦。”表达了作者对道教修行中云游四海、寻访同道的自由和洒脱的向往。
最后,“把般般打破便休”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态度,即把一切束缚和限制打破,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道教修行的描绘和领悟,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道教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修行的执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相关句子
- 浮萍踪迹。-- 出自《减字木兰花·浮萍踪迹》作者:[宋]陈著
- 鳞鸿,渺踪迹。-- 出自《兰陵王·柳花白》作者:[宋]施岳
-
回首旧游踪迹。-- 出自《谒金门·银漏滴》作者:[宋]谭宣子
- 云散无踪迹。-- 出自《促拍满路花》作者:[宋]秦观
- 狂踪迹。-- 出自《梅花引·清阴陌》作者:[宋]无名氏
- 念少年踪迹。-- 出自《雨中花慢·宴阙倚栏郊外》作者:[宋]无名氏
- 难踪迹。-- 出自《秦楼月/忆秦娥》作者:[宋]韩元吉
- 狂踪迹。-- 出自《梅花引 以上二首见阳春白雪三案词学丛书本》作者:[金]蔡松年
- 踪迹。-- 出自《喜迁莺·月波疑滴》作者:[宋]史达祖
- 少年踪迹。-- 出自《阳春曲/阳春》作者:[宋]史达祖
- 况新秋、不饮更何时,何时乐。-- 出自《满江红·树色冥濛》作者:[宋]葛长庚
- 叹富贵何时。-- 出自《哨遍·木叶尽凋》作者:[宋]刘学箕
- 未知何时旋。-- 出自《别诗》作者:[魏晋]应玚
- 鸡鸣当何时。-- 出自《诗》作者:[魏晋]阮瑀
- 何时当来仪。-- 出自《赠从弟》作者:[魏晋]刘桢
- 何时到。-- 出自《点绛唇·客梦初惊》作者:[元]刘秉忠
- 世事何时了。-- 出自《虞美人·红颜绿鬓催人老》作者:[宋]杜安世
- 何时返翠华。-- 出自《阮郎归·胡虏中原乱似麻》作者:[宋]春娘
- 何时移别业?-- 出自《云门道中》作者:[宋]金涓
- 糁填鹤迹看旋没,封合梅花认不真。-- 出自《赋雪》作者:[宋]徐集孙
- 功满三千。-- 出自《减字木兰花·乾坤入手》作者:[宋]张抡
- 行功满。-- 出自《望梅花·莫见他人长短》作者:[宋]无名氏
- 功满列仙-- 出自《望蓬莱·全真妙》作者:[元]谭处端
- 功满到瀛-- 出自《望蓬莱·长真子》作者:[元]谭处端
- 功满-- 出自《忆王孙·四时流转急如梭》作者:[元]王丹桂
- 功满朝元。-- 出自《减字木兰花·居家学道》作者:[元]侯善渊
- 怎得赴蓬-- 出自《望蓬莱 罗公上树隔环墙乞词》作者:[元]马钰
- 得赴蓬莱位。-- 出自《姚源忆故人 赠亭川众道友》作者:[元]马钰
- 得赴蓬莱岛。-- 出自《万年春 劝道友》作者:[元]马钰
- 果然得赴蓬瀛。-- 出自《满庭芳 重阳真人升霞之后》作者:[元]马钰